潘月樵
【生卒】:1869—1928 【介绍】: 江苏甘泉(今扬州)人。 艺名小连生。初习梆子,后改习京剧。工老生。长期在上海演出。 吐字清晰有力,擅长髯口功,以做功见长。代表剧目有《扫雪打碗》《桑园寄子》《乌龙院》等。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与夏月润、夏月珊、沈缦云等,在上海创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带有镜框式舞台、设有转台装置的新式剧场和从事戏曲改良的演出团体——新舞台。率先在戏曲舞台上运用布景灯光,开创了我国戏曲舞台美术的新纪元。 演出了一批具有反帝反封建思想的时装新戏,如《潘烈士投海》《黑奴吁天录》《波兰亡国惨》《血泪碑》《新茶花》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产阶级戏曲改良运动。1911年武昌首义后,曾与夏月润、夏月珊等组织伶界义勇军,攻打江南制造局,并首创募捐义演,支援革命,受到孙中山的表彰。 1912年起,在上海及西南地区历任军职,后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遭通缉。晚年在上海创办天仙科班,培养京剧演员。 周信芳在艺术上曾受其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