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协振潮
亦称“协振潮”。 由大洋或外海的潮波传至沿岸港湾,迫使海湾水体协同一致波动的一种潮汐现象。以区别于由大洋或海区引潮力直接产生的振动——独立潮。 通常当海湾的容积与大洋或外海相比小几个数量级时,港湾协振潮在港湾区域将占主导地位。 协振动的周期和外海潮波的周期是一致的;波动形态也有前进波、驻波及旋转潮波之分。 但因多数港湾为半封闭形状,因而以驻波形态出现的机会较多,并能产生多种形态的共振现象,使得沿岸潮差增大。北美的芬迪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该海湾长度为250千米,平均深度70米,恰好与主要太阳半日分潮M2分潮波节点符合,最大潮差达15米。东海沿岸的象山港、三门湾、沙埕港、乐清湾等,均因具有驻波性质的港湾协振潮,从而形成大潮差水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