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山大玉海
又名玉瓮、玉钵。 元代玉器。器体呈椭圆形,高零点七米,口径一点三五至一点八二米,最大周围四点九三米,重约三千五百公斤。 玉料为青灰夹生黑斑色。 玉海外壁雕饰隐起的汹涌波涛和游弋沉浮的龙、马、猿、鹿、犀、螺等不同动物和海兽。 制成于至元二年(1265),置元大都(今北京)太液池(今北海)广寒殿,明末移至紫禁城西华门外真武庙。清乾隆十年(1745)高宗命以千金易得,于四年后迁于今北京北海公园团城上的承光殿前,下配石座,并建亭保护至今。 乾隆时先后四次进行加工剔刻,纹饰细部已有改动。膛内镌刻有高宗御制诗词及自序和自注,概述了玉海的递传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