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寺
在今江苏南京市城西部清凉山公园大门内平地上。 五代杨吴时建,初名兴教寺。南唐升元初改为石城清凉大道场,传为皇帝的避暑宫,李后主常留宿于此。 寺内“德庆堂”三字,为李煜亲题。 寺外有保大泉(即南唐义井),因寺僧常饮此井水,虽老须发不白,故又名还阳井。 寺后山顶有南唐所建翠微亭(暑风亭)。“清凉山色几芙蓉,旧是南唐避暑宫;留得翠微亭子在,水天闲话夕阳红”一诗,即指此段历史。 宋代将幕府山的清凉广惠寺迁移至此,清凉山之名自此始。明初诏改清凉广惠寺为清凉寺。后寺遭破坏,仅留南唐保大三年义井。 清末又重建,规模远比以前为小。抗日战争时期,寺又遭日军破坏,山上树木也被砍伐一空。解放后,经多次修葺,并与扫叶楼合并,成为清凉山的著名古迹和游览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