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
〔 〕(shēn) 水积厚。 与“浅”相对。《诗·邶风·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引申为由上到下或由外到内的距离大。如:深耕密植;深宅大院。 《仪礼·觐礼》:“坛……深四尺。”郑玄注:“深谓高也,从上曰深。” 深奥;精微。如:由浅入深。 《易·系辞上》:“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韩康伯注:“极未形之理则曰深。” 深入;深刻。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引申为苛刻。见“深文”。 深切;甚。
如:深交;深信;深表同情。 颜色浓。如:深红;深绿。《孟子·滕文公上》:“面深墨。” 历时久。如:深夜;深秋。
白居易《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 茂盛。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隐藏;缩进。《考工记·梓人》:“必深其爪,出其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