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笋
【概况】: 异名 中母笋(《食疗本草》)。 基源 为禾本科刚竹属植物淡竹的笋。 原植物 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Munro var.henonis(Mitford)Stapf ex Rendle 余项参见“竹茹”条。 。【药性】: 性味 《新华本草纲要》:“甘,寒。” 归经 入肺、胃经。 ❶ 《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❷ 《本草撮要》:“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功效 祛热消痰,止吐。 主治 ❶ 汪颖《食物本草》:“消痰,除热狂,壮热头痛,头风,妊妇头旋颠朴,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 ❷ 《新华本草纲要》:“烦渴,头痛,烦热,小儿惊厥,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临床应用】: 食疗 《中华食物疗法大全》:“治单纯性肥胖:淡竹笋200~500g。清炒或作汤,常服佐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