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藻 甘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海藻 甘草 【中医理论】 海藻甘草同用于一方,首载陈实功《外科正宗》海藻玉壶汤。用于瘰疠,瘿病,乳癖等症。 【药理研究】 1.对肝药酶的影响[1] 动物按所给药物分不同的药物组和对照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d,禁食20h,处死,取肝脏,拈去血液,称肝重。用0.25M蔗糖Tri8-HCL缓冲液制成匀浆,浓度为200mg/ml,纱布过滤后,用含150mMKCl、10mMMgCl2的50mMTris-HCL缓冲液稀释至20mg/ml,通以CO,5min后,将样品移入样品杯和参照杯,静置3min,再向样品杯中加入Na2S2O45mg,混匀,静置2min后在分光光度计上以参照杯为空白管,测量波长为450nm和490nm时的光密度值,计算肝匀浆中细胞色素P-450含量。 甘草、海藻对小鼠肝药酶的影响:给药小鼠随机分为甘草Ⅰ组(6.6g/kg)、Ⅱ组(26.4g/kg),海藻Ⅰ组(6.6g/kg)、Ⅱ组(26.4g/kg)。结果见表16-1-1。 表16-1-1 甘草、海藻对小鼠肝匀浆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影响 制剂方法的影响:为了配伍方便,避免多次称量、操作的误差干扰,我们尽量采取煎液分别按不同比例调配的方法,同传统煎煮方法有所不同。为探讨分煎后兑与合煎制剂的毒性有无区别,特对比等量海藻、甘草分煎后兑与合煎两种制剂的LD50:小鼠腹腔注给药,观察72h,合煎LD50=0.0678±0.01296g/10g,与分煎LD50=0.0762±0.0081g/10g对比,差异均不显著。 海藻的毒性显著大于甘草的毒性(P<0.01),因此,两药配伍,如果毒性是简单相加,其任何配伍比例的毒性均应小于单味海藻的毒性,海藻所占比例愈多,毒性愈接近单味海藻的毒性,且毒性应随海藻的减少而递减。本实验的结果,即使按总生药量计算,除0.25∶1和0.125∶1两组外,各组的毒性都不小于单味海藻的毒性,0.5∶1组的毒性且显著大于单味海藻的毒性,从2∶1至0.125∶1各组的毒性都不能由所含海藻的毒性解释,超过两药相加的毒性;0.25∶1、0.125∶1两组所含海藻量都甚少,但可使配伍后的毒性较单味甘草增加近1倍或1/2的毒性,也不是少量海藻毒性相加所都解释的。从毒性变化趋势来讲,毒性并没有随海藻递减而递减,而是在2∶1、1∶1和0.5∶1三组范围有一个毒性最大区域,此区上、下,毒性均有减少趋势。至少,海藻与甘草以2∶1至0.125∶1的范围内,两药的毒性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解毒的甘草对海藻的毒性不解,反有协同作用;甘草中加少量海藻,反而使甘草毒性增强;这类“反常”的现象,也许是称为“反”的主要根据。 虽然据本实验结果可见海藻、甘草以一定比例配伍时,毒性可以成倍增加,但是,按总药量计算,毒性最大的0.5∶1组LD50也只是5.55/kg;按体表面积估算,体重70kg的成人LD50约为43g,同法估算,窦昌贵实验值,1∶1配伍,成人LD50约为57g;金恩波等实验值,1∶1配伍,成人LD50约为12g,1∶2配伍9g,1∶4配伍7g:应该承认:这些配伍的毒性并不是十分剧烈。 报道7[11] 将家兔分成海藻组(雄性100,雌性200)、海藻甘草组(雄性12只,雌性23只),另设正常家兔对照组(雄性20只,雌性21只)。将海藻、海藻及甘草分别加3~5倍量水浸泡24h后煎煮0.5h,过滤,浓缩成1∶1液。按公斤体重单独或混合用药,一次送服。其中海藻组9g/kg,海藻甘草组(1∶1,各9g)18g/kg,正常对照组灌水10ml/kg。服药后5,24,48h进行观察,结果见表16-1-24。 表16-1-24 海藻、甘草服药后不同时间家兔的一般情况 家兔服药后5h,心脏采血,检查血象及血液生化值,结果见表16-1-25。 表16-1-25 海藻甘草配用对家兔血象及血液生化的影响 家兔服药后于5、24h处死,对其外部肠腺及脏器进行检查,再作切片,检查结果为:单味海藻组服药后5h,除小肠系膜有充血外,均未见明显变化,但在24h和48h,胃、小肠、圆小囊、肠系膜淋巴结、脾、肾等组织器官均有轻度充血、水肿,严重时尚有出血。另外,2例见到肝浊肿,1例脾网状细胞增生,1例肠系膜淋巴结出现明显的反应中心。 海藻甘草组:被检器官几乎均有充血现象,有的尚有水肿和出血。个别肝、肾轻度颗粒变性。肾、脾充血、出血很明显。脾网状细胞也有增生。小肠内容物除混有粘液外,尚夹杂红细胞。圆小囊和肠系膜淋巴结,散在吞噬黄棕色异物的巨噬细胞(表16-1-26)。 16-1-26 海藻甘草对家兔主要脏器的影响 报道8[12]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单煎,称取定量药材加适量蒸馏水水洗2次后,用6倍量的蒸馏水浸泡0.5h,加热煮沸1h,4层纱布过滤,合并两次滤液,离心去渣,调配至所需浓度。海藻: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藻子的全草,海藻的炮制煎法同甘草。 报道9[14] 取小鼠200只,随机分成20组,每组10只,以甘草、海藻、甘草加海藻3种药物煎剂,每种药物分为5个剂量组,腹腔注射,一次给药。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蒸馏水,给药方法相同。观察79h,用改良寇式法求得LD50值,结果:甘草煎剂组为252±0.033g/kg,海藻煎剂组为216±0.0247g/kg,甘草加海藻煎剂(1∶1)为243±0.0192g/kg。由上可见,甘草与海藻混合煎剂LD50值比海藻剂增大,表明甘草与海藻并无增毒作用,与甘草单煎剂组相比急性联合毒性测定方法二者是相加作用。经统计学处理P<0.05。 2.亚急性毒性试验[13] 取家兔59只,随机分为10组,中药9组,每组6只,对照组5只,于每日上午空腹时,定时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5d。其中大剂量用药:甘草海藻两组每只用38.63g/kg,甘草加海藻每只用42.6g/kg;中剂量用药:甘草与海藻两组每只用5.62g/kg,甘草加海藻8.23g/kg;小剂量用药:甘草与海藻两组每只用1.22g/kg,甘草加海藻每只用1.38g/kg;对照组每只用蒸馏水10ml。 在给药中,各组动物体重增加不明显,各组给药前后及组间的红细胞、白细胞计数,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仅大剂量甘草加海藻组,血糖含量稍升高,给药前为5.49mmol/L,用药15d后为7.06mmol/L,停药15d后为6.5mmol/L。这一结果表明这种用药方法可能使血糖升高,但升高的比例不大,与同剂量其他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与配伍无关。在给药15d后,每组动物处死一半,余下一半在停药后15d处死,逐只进行解剖,肉眼观察心、肝、肾等,称脏器重量,进行脏器系数比较,组织切片,H·E染色镜检。对肝细胞内糖原含量和肾脏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查,表明各组间组织形态、病理变化均未显示差异。 3.其他毒性试验报道 江西医学院生物学教研组报道:家兔灌胃给药,海藻与甘草以3∶5、4∶6、5∶7比例配合递增,共3d,未致死亡,血白细胞分类显示假性嗜伊红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李安域等报告:家兔灌胃给药,用海藻∶甘草为2∶1的煎液,未见中毒反应。 陈氏报道,大鼠灌胃给药,海藻、甘草等量煎液,每日2次,连续7d,经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及解剖、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异常。 黄氏报道:灌胃给药,猪3只(海藻、甘草等量)、牛、马各2只(海藻∶甘草=2∶1),均未见毒性反应。有报道以海藻、甘草等量散剂温水冲灌给药,牛、猪各2只;海藻∶甘草=2∶1的散剂冲灌给药,兔4只,仅常量给药的牛1只有轻微反应,其余无论常量、大量均未见毒性反应。 窦氏首先报道:小鼠腹腔给药,用50%乙醇的100%浸液,每毫升含海藻、甘草各9.5g,测定LD50,统计判定:海藻、甘草有相互增强毒性的作用,LD50=7.3±1.0,而甘草ID50=12.4±0.9,海藻LD50=23.6±8.9。金氏报告,煎液减压浓缩,50℃以下干燥成粉,用时与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制成混悬液,给小鼠腹腔注射,甘草LD507.99±0.55g/kg,海藻LD50=1.59±0.049g/kg,海藻∶甘草为1∶1的LD50=1.52±0.03g/kg,1∶2的LD50=1.15±0.25g/kg,1∶4的LD50=0.88±0.03g/kg;甘草LD50=7.99±0.55g/kg,海藻LD50=1.59±0.04g/kg;随伍用甘草量的增加,毒性也增加,皮下注射1/2LD50、1/4LD50甘草制剂,同时腹腔注射海藻制剂,测得海藻ID50分别为0.704±0.045g/kg、1.082±0.045,并且仍可见到甘草用量增加,海藻毒性增强的情况。认为海藻配甘草毒性增强不是由于混煎引起的理化改变,可能是药物进入动物机体后产生相互作用的结果,杨氏报告:小鼠经口给药,等量海藻、甘草水浸煎或水煎,每只给药0.6g,均不见毒性反应,腹腔注射,海藻每只0.1~0.3g,甘草每只0.5~1.0g仍不见毒性反应,但两药各0.3g煎液,8只全部死亡,剖检:小肠水肿发红。 【临床应用】 1.治疗乳腺增生 朱氏[14]自拟海藻甘草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患者60例,获效甚佳。60例患者中,女性56例,男性4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45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4年。属单侧乳腺发病者39例,双侧发病者13例;手术后复发的8例。基本方组成:海藻、银花、连翘、赤芍各15g,当归尾、皂角刺、炮山甲、青皮、陈皮、甘草各10g,郁金6g。加减:质坚加川贝母、重楼各10g;触痛明显加野菊花10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g;痛甚加乳香、没药各6g。服法:首剂药液可取杯饮,每次15~30ml,观察有无过敏反应,若药后无不适,可按常规服用,每日1剂,连服5剂为1疗程。结果:32例痊愈(服药1~2疗程后,肿块消失,临床诸症悉除),24例有效(服药2~3疗程后,肿块范围明显缩小,质地变软,自觉无疼痛不适之感),4例无效(连续服药3~4疗程,肿块无明显缩小,质坚,疼痛略减)。 刘氏[9]等报道:用海藻15g,甘草3g,治疗乳腺增生患者30例,用药4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近期治愈10例,显效11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 2.治疗湿痰咳喘,脾胃虚寒等症 林氏[15]等用海藻甘草加味制成拮抗丸,治疗湿痰咳喘、脾胃虚寒等证,纳入病例共计280人,疗效标准为:凡患者全身症状消失,临床检查已愈,观察2月未复发为痊愈;自觉症状和辅助检查均有明显改善者为显效;或检查证实,症状略好转者为进步;或治1月以上,无明显变化者为无效。280例中治愈91人(32.5%),显效61(21.78%)进步103人(36.78%),有效率为91.64%,无效25人(8.9%),占总数8.9%。 表16-1-27 各型疗效情况 3.其他 林氏[16]治疗其他疑难杂症250例,治愈78人,显效54人,进步96人,有效率为91.92%;无效22人。未发现不良反应。另本配伍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17]。 古有记载将海藻配甘草组方内消瘰疬丸《疡医大全》治疗瘰疬;海藻玉壶丸,防风羌活汤《医宗金鉴》,治疗瘿瘤,现有用该配伍组方治疗,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乳房囊性增生、子宫肌瘤、结核性胸膜炎、骨结核、骨瘤、肠系膜淋巴结核、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再生障碍性贫血、秃头症等[18]。 【不良反应】 为了验证海藻与甘草是否相反,中医不乏自己试服者:蒲志孝介绍蒲辅周先生早年曾自服海藻、甘草合剂,服后“稍感心中难受”;刘建德自服生甘草10g,海藻15g煎液,服后无不良反应;其余各家也无不良反应报道[18]。 【参考文献】: 1 许亚,孙晓进,王志刚,等.甘草、海藻及其相伍用对小鼠肝药酶的影响.辽宁中医杂志,1998;(25):84 2 刘源,陈馥馨,高晓山.中药十八反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173 3 刘源,陈馥罄,高晓山.中药十八反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175 4 刘源,陈馥罄,高晓山.中药十八反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177 5 刘源,陈馥罄,高晓山.中药十八反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214 6 刘源,陈馥罄,高晓山.中药十八反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 7 杨安泰,张丽英,金彩琪,等.用发光细菌研究中药“十八反”.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6):2 8 关天增.藻戟遂芫俱戟草的实验研究.河南中医药学刊,1995;10(1):13 9 刘懋生,聂绍政,吴柄盛,等.海藻芫花反甘草实验研究.中药通报(增刊),1986;(1):194 10 高晓山,林娜,王旭华.海藻反甘草实验初报.中药通报(增刊),1986;(1):195 11 杨致礼,王佑之,吴成材,等.中药十八反在家兔上的毒性试验.中药通报(增刊),1986;(1):197 12 越玉文.中药海藻及甘草的配伍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40周年校庆论文集,1998:367 13 刘源,陈馥罄,高晓山.中药十八反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247 14 朱守庆,朱红梅.海藻甘草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60例临床观察.浙江中医杂志,1996;31(8):346 15 林通国,李傲芫,赵呈明,等.中药“十八反”之研究.附拮抗丸的应用及初步实验报告.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2):46 16 林国通.中药十八反之研究-250例拮抗丸的应用分析.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3):58 17 刘莉.清营汤化裁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97;15(4):206 18 苗明三.常用中药毒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357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