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肠
【名称出处】:旅大《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概况】: 基源 为刺参科刺参属动物刺参的肠。 原动物 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 余项参见“刺参”条。 【生药】: 采集 捕捞后,摘取海参肠,洗净,阴千。 加工炮制 将海参肠置瓦上焙干后研末。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化学】: 干肠含钒率为百万分之十二,比其驱壳约高3倍。 是海参的一个特点。内脏含一种硫酸多糖,其中含氨基酸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及硫酸酯。食用海参肠含水分72.490%,粗蛋白质8.836%,粗脂肪2.687%,灰分15.987%。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40。【药性】: 功效 透疹,收敛。 主治 麻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用法用量 内服:焙干研末,0.5~1g;或炖服。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动物药验方集成》:“治麻疹:海参肠洗净,炖服。” ❷ 《民间方》:“治胃溃疡:海参肠杂(全部海参内脏)瓦上焙干研末。发病时,用黄酒送下,份量不拘。” ❸ 《动物脏器食疗验方》:“治消化性溃疡:海参肠、乌贼骨各30g,研末,装入空心胶囊。每粒0.25g,早、中各6粒,晚上临睡前8粒,空腹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