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
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和农田积水所引起的水涝灾害。 主要是由降水时间过长,强度过大,农田不及宣泄而受淹所造成。世界许多国家(印度、孟加拉国、美国、日本、菲律宾、意大利、荷兰等)常见的自然灾害。 中国大部分地区为季风气候,当受夏季风控制的雨带和雨时异常,以及台风活动与海潮的影响等,常可使局部地区酿成涝灾,沿江、沿海及地势低洼地区洪涝灾害更为严重。 洪涝灾害按发生的季节可分为春涝与春夏涝、夏涝、夏秋涝与秋涝3种: ❶ 春涝与春夏涝。 主要发生在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引起小麦、油菜烂根和早衰,水稻烂秧。 ❷ 夏涝。 多发生在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东北等地区,在北方造成小麦瘪粒、穗发芽,棉铃脱落及影响夏收夏种。南方引起水稻倒伏、结实率降低,甚至绝收。 ❸ 夏秋涝与秋涝。 多见于西南地区、华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时有发生。 对玉米、棉花、水稻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很大影响,并且还影响秋收秋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