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洋务支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洋务支出 清后期用于与外国有关的一切事务的开支。 包括办理外交、购买或制造洋枪洋炮和军舰、筹设海防、建立新式海陆军、设立新式学堂、修筑铁路、设立电讯、派遣留学生出国等方面的支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在“富国强兵”、“自强”、“求富”的旗号下,开展了一次挽救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为此,在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以及福州船政局等大小19个军事工厂,雇佣工人10000到13000人,约花费国库经费银4500万两左右。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逐渐从军事工业向近代民用工业发展,组织了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开平煤矿等一系列近代工业。民用企业的经营方式,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三种,主要是“官督商办”。“官办,即由清政府拨款筹建;“官督商办”,就是政府和私人共同投资,企业管理主要由政府委派官员负责;“官商合办”,是由政府和私人共同投资,共同经营管理。与此同时,洋务派还设立了许多军事学校,如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福州船政学堂等,以及一些普通学校,如北京同文馆、上海方言馆、广州同文馆、湖北自强学堂等。并先后派遣学生到英、美、法、德、日等国学习。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这一运动历时40多年,大约每年需要经费2000余万两,成为清后期财政的主要支出之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