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波茨坦公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波茨坦公告 1945年7月26日发表的《美、英、中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 1945年7月17日一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为新任首相艾德礼)在德国波茨坦举行会议。7月26日会议发表由美、英、中三国政府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中国虽无代表参加波茨坦会议,但《波茨坦公告》是事先征得中国同意由美国起草的。 当时苏联尚未对日宣战,故未在公告上签署。 目的是想在苏联参战之前,通过外交途经达成对日停战。苏联对日宣战后也在公告上签字。 公告指出在盟军即将给予日本以最后打击之际,“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公告提出盟国接受日本投降的条件:铲除日本军国主义;对日本实施军事占领;实施《开罗宣言》的条款;解除日本军队的武装并遣返他们回乡;惩办战争罪犯;摧毁日本军事工业;实行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等等。在中、苏、美、英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而无条件投降。 宋庆龄指出,战后美国要“复活日本军国主义残余分子,使之充当美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新侵略工具”,“这是完全违背了波茨坦公告”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