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泗水取鼎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泗水取鼎图 【作品赏析】: “九鼎”是古代代表最高统治权的象征,传说为大禹所铸。 从夏王朝传到商王朝,又从商王朝传到周王朝,到战国周赧王十九年(前296),秦昭王从周王室手中取走了这九个鼎。在运输途中,有一鼎飞入泗水,而剩下了八个。 秦始皇得天下后,去东海求神仙失败,返回时路过彭城,听说在泗水还能见到宝鼎,便命人打捞。找到宝鼎后,正当拽出水面时,一条龙从水中冲出,咬断了绳子,宝鼎复沉水底,从此就再也无法找到。 石刻画描绘的就是取鼎这一段故事。图中一桥,桥上七人分为两组(右三左四),正用绳子在往上拉;水中两舟,一舟上有一人用竹竿托鼎;岸上秦始皇等非常关切地注视著、议论著打捞情况;一条龙从水中伸出龙头咬断绳子,桥上拉绳的七人立即东歪西倒。 这件作品可以分成捞鼎和失败两个情节,所以此图并不是仅仅表现一个场面,而是表现了捞鼎和得而复失的过程。捞鼎的场面热烈,岸上有人围观议论,桥上有人拉拽,水中有舟船在忙碌,甚至天上的鸟儿、水中的游鱼都跑来凑热闹。 随著龙头浮出水面咬断绳索,这场热闹转瞬间就变成了一场空欢喜,刚刚还井井有条的打捞队伍一下子人仰马翻,徒劳无功。 从捞鼎和失败这两个环节来看,此图重点放在打捞失败上,构思、布局都紧扣这一创作意图。占画面主要部分的是呈三角形的两个斜面。通常这种三角形构图用来表示永恒与稳定,但本图则不然。 由于拉绳的人都往下方翻倒,形成两股很强的下坠力,显得这个三角形很快就会被这两股力拉散,于是画面呈现出不稳定状,使人感到随时都会分崩离析。画面上方一字排开的一群人,看起来似乎很稳定,实际上他们的基础也不安定,仿佛随时都会翻倒下来。 石刻技法采用“剔地浮出”,即将轮廓线以外的石料平面铲去,使要表现的人或物突出,然后用阴刻线在浮出部分刻画人或物的各个细部。用这种手法刻出的画像石,厚实、饱满而有力,有著一种古朴苍劲之美。 。汉 山东嘉祥武氏祠石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