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油桐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油桐子 【概况】: 异名 桐子(《纲目》),桐油树子(《岭南采药录》),高桐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油桐果(《福建民间草药》)。 基源 为大戟科油桐属植物油桐的种子。油桐属全世界3种;中国产2种,均入药。 原植物 油桐Vernicia fordii(Hemsl.)Airy-Shaw(Aleurites fordii Hemsl.;A.cordata Hook.f.) 历史 油桐原名罂子桐,首载于唐代《本草拾遗》,谓:“罂子桐子有大毒……,一名虎子桐,似梧桐,生山中。”《本草衍义》载:“荏桐,早春开淡红花,状如鼓子,花成筒子,或作桐油。”《纲目》木部乔木类罂子桐条载:“油桐花、叶、枝干并类岗桐而小……花亦微红,但实大而圆,每实中有二子或四子,大如大风子,其肉白色,味甘而吐人。”《植物名实图考》木类卷之三十五,有罂子桐,其图与描述,均与本种相符。 形态 落叶乔木,高4~9m。树皮灰色,枝粗壮,无毛。 单叶互生,叶柄长达12cm,顶端与叶片连接处有2枚红色腺体,腺体扁平无柄;叶片卵状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不裂或3浅裂,全缘,嫩叶被锈色短柔毛,老后近于无毛。 花单性,雌雄同株,短圆锥花序生于枝条顶端,花大,白色略带红色;萼不规则,2~3裂,裂片镊合状;花瓣5;雄花有雄蕊8~20,花丝基部合生,上端分离且在花芽中弯曲;雌花子房3~5室,每室1粒胚珠,花柱2裂。 核果近球形,直径3~6cm。种子具厚壳状种皮。 花期4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图2921) 生境与分布 生于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山麓、溪沟边。为重要特用木本油科树种,主产于中国,在中南、西南、华东以及陕西和甘肃的南部都有栽培。越南也有栽培。 。【生药】: 采集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果实,将其堆积于潮湿处,泼水,覆以干草,经10天左右,外壳腐烂,除去外皮收集种子,晒干。 【药性】: 性味 ❶ 《本草拾遗》:“有大毒。” 功效 吐风痰,消肿毒,利二便。 主治 风痰喉痹,瘰疬,疥癣,烫伤,脓疱疮,丹毒,食积腹胀,大小便不通。 ❶ 《纲目》:“风痰喉痹,以子研末吹入喉中取吐。”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枚;磨水或捣烂冲水服。外用:研末吹喉,捣敷或磨水涂。 使用注意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孕妇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