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
郡、国名。
汉高帝置郡,文帝改国,其后或为郡,或为国。治乐城(今献县东南)。 平帝时辖今河北献县、泊头市、东光、阜城、武强各一部分地。东汉初并入信都,永元初复置国,辖境扩大至相当今河北雄县及大清河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肃宁以东,泊头市、阜城以北地。 三国魏改为郡,西晋复为国。十六国后赵又改为郡,隋开皇初废。 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瀛州为河间郡。 府、路名。 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升瀛州置府。治河间(今河北河间市)。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改为路。辖今河北白洋淀以东的大清河及天津市海河以南,河北肃宁、献县、故城以东,山东德州市、乐陵市、临邑、高青的一部分。 明初改为府,辖境缩小,清仅有今河北任丘市以南,东光、吴桥以西,肃宁、献县、故城以东地。1913年废。 北宋末金兵南下,宋人议割三镇,此为其中之一。金为河北东路治所。 市名。在河北省沧州市西部,冀中运河流贯。
隋置县。1990年改设市。人口73.8万(城镇4.9万,1996年)。因在两河(滹沱河、滹沱别河)之间得名。矿产有石油、天然气。工业有建材、化纤、通信设备、机械、轻纺等。 农产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棉花、大豆、花生等,并产鸭梨、红枣。境内屯庄有白求恩战地医院旧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