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水体的保守性质
亦称“河口混合过程中的保守性质”。 即在河口混合过程中,溶解物质不因某种作用而自溶液中失去或增加。相反,则称之为非保守性质。 可用理论稀释线原理说明某些成分的保守和非保守性质。由河口收集一组水样,同时测定研究某溶解组分和一保守性参数,例如盐度、氯度或体积氯度。 按图所示方法,由仅属于物理混合的保守性质指数得出的一条理论稀释线。在混合过程中,具有相对保守性质组分的数据点将位于或非常接近于连接端值(即纯河水和海水)的直线上。 当一种组分不具保守性质时,即它自溶液失去或增加时,则数据点将不会落在理论稀释线上。而表现出某种偏离的情况,即在流线的上边或下边,分别表示该组分在溶液中增加或减少。 图中组分A在海水中的浓度高于河水中的浓度,组分B在河水中的浓度高于海水中的浓度。 出现该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河口区离子强度和其他的物理化学因素(如pH和Eh)的变化,以及具有不同吸附特性的悬浮固体的大量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