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曲剧
戏曲剧种。 流行于河南及湖北西北部。前身为曲艺“河南曲子”,于1926年经地摊、高跷阶段进入戏曲舞台。有南阳曲子和洛阳曲子之分。 前者较沉稳,后者较活泼。 唱曲牌,常用的有〔汉江〕、〔扬调〕、〔满州〕、〔鼓头〕、〔打枣杆〕、〔剪剪花〕、〔银纽丝〕等40多种。唱调柔和、宛转、轻快,具有明显的民歌特点。主要伴奏乐器有曲子弦、三弦、四弦、板胡、二胡、琵琶、筝等。传统剧目有200多个。 早期剧目多为反映家庭生活的“三小戏”,如《闹节》、《卖瓦盆》、《安安送米》等,其后也有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大戏,如《祭塔》、《花庭会》等。《陈三两》、《风雪配》、《卷席筒》、《掩护》、《游乡》等演出影响颇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