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 陷落 失陷
沦陷lúnxiàn 陷落xiànluò 失陷shīxiàn 动词。 表示(领土或城市)被敌人占据。 “沦陷”强调落入不幸境地。 例如:“啊——在北京沦陷时期,人人得给日本兵行礼”(《老舍剧作选》);“东北四省沦陷最久,又是日本侵略者的产业中心和屯兵要地,我们应当加紧那里的地下工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陷落”强调落入敌人手中;有以地面陷下作比喻、烘托的意味;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 例如:“邯郸假使是陷落了的话,不知道又有好几十万人,连妇女老弱,都要遭屠戮了”(《沫若剧作选》);“长沙失守没有多久,株州、衡阳很快也陷落了”;“东北陷落了六年,国民党才宣布抗日”。 “失陷”强调丢失;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不努力争取一切必要的条件,甚至必要条件有一不备,势必重蹈南京等地失陷的覆辙”(《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自从东北失陷以后,外来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增加,使人预感到最后关头必然有一天会来临”(《吴浊流小说选》);“奕山在毫无切实的军事部署的情况下和侵略军打了一仗,只打了七天,广州城外炮台全部失陷”(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