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七
【概况】: 异名 白小黄(云南丽江),打堵吴拍(云南丽江版纳语)。 基源 为蓼科大黄属植物滇边大黄的干燥根。 原植物 滇边大黄Rheum delavayi Franch·(R.strictum Franch.) 形态 矮小直立草本,高一般在50cm以下,具硬毛或近无毛。 叶根出,无茎生叶或仅具1~2腋部有花枝的较小的叶,叶片长方椭圆形到宽卵状椭圆形,长3~6cm,宽2.5~5cm,叶片半革质;叶柄等于或长于叶片。花序为宽或窄的圆锥花序;苞片线形,长7~8mm;花被片淡绿色;花梗细弱,长3~4mm,基部具关节,花被片宽圆形,长约2mm。 瘦果较小,连翅成矩状宽卵形,长在10mm以下。(图见植物分类学报.13卷.77页.图3∶4-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3500~4400m的林下。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化学】: 含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鞣质[1~2]。 参考文献 [1] 药学学报1980;15(1)∶35 [2] J.Ethnopharmacol 1984;10∶275 【药理】: 参见“大黄”条。 【药性】: 性味 苦,凉。 功效 清热消炎,止血生肌。 主治 肺热咳嗽,咽喉疼痛,大便下血,外伤出血,骨折,跌打扭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外用:适量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肺热咳嗽,咽喉疼痛:沙七3~9g,水煎服。”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骨折,跌打扭伤,风湿痹痛:沙七适量,捣烂外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