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沃尔夫假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沃尔夫假说 心理语言学假说。 美国学者B.L.沃尔夫1956年在前人基础上提出。包括两个基本要点:(1)语言决定论,即主张语言的结构决定人的知觉和思维的结构。语言支配人的认识。 (2)语言相对性,即各种语言的结构不同,说不同语言的人有不同的知觉和思维结构,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决定人的认识的方式。B.L.沃尔夫认为,人们是按照自己的母语拟定的方式来分解自然的。人们把现实世界分成各种各样的范畴和类型,但这些范畴和类型实际上并非自然地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而是由人们的语言系统组织起来的。人们所以能分解自然,将其归入各种概念,并赋予一定的意义,主要是因为人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协议.规定了以特定的方式来认知客观世界。该协议适用于整个语言社会,并体现为人们的语言模式。如,生活在北极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有三个不同的词表示雪,但说英语或汉语的人只有一个表示雪的词;霍皮语只用一个词表示飞行员、飞机和苍蝇这三种完全不同的客体。 在英语中,词主要分为动词和名词两类。这意味著说英语的人对自然的两极划分法;温哥华岛的努特卡语对各种事物只用一类词来表示,无动词和名词之分。该假说引起学术界的争论,一些学者从编码能力、传达信息的精确性、颜色系统的普遍性、语言和分类以及形状名称对认知的影响等方面,用实验来检验该假说。 B.L.沃尔夫提出的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问题受到重视,但其极端主张受到非议,学者们认为语言对人的知觉和思维的影响只限于一些特殊的认知任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