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红花子
中药名。 出《滇南本草》。别名:水荭子、荭草实、河蓼子。为蓼科植物荭蓼Polygonum orientale L.酸模叶蓼P.lapathifolium L.或柳叶蓼P.lapathifolium L.var.salicifolium Sibth.的果实。 ❶ 水荭子:为植物荭草的干燥果实,呈扁圆形,直径2~3毫米,厚1~1.5毫米。 表面棕黑色,或红棕色,有光泽,两侧面微凹入,其中央呈微隆起的线状,先端有刺状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浅棕色略突起的果柄痕,有时残留膜质花被。果皮厚而坚硬。种子扁圆形,种皮浅棕色膜质;胚乳粉质;类白色,胚细小弯曲,略成环状。气微弱,味淡。 ❷ 辣蓼草子:又称水红蓼子。为植物酸模叶蓼或柳叶蓼的干燥果实,呈卵圆形,直径约1~2毫米,厚不及1毫米。表面红棕色。细小弯曲的胚位于一侧,成半环状,其余与水荭子同。 主产江苏、辽宁。味咸,性寒,无毒。消瘀破积,健脾利湿。治胁腹癥积,水臌,胃疼,食少腹胀,火眼,疮肿,瘰疬。 内服:煎汤,6~9克(大剂30克);研末、熬膏或浸酒。外用:熬膏或捣烂敷。 凡血分无瘀滞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❶ 治腹中痞积:水红花或子1碗,以水3碗,用文武火煎成膏,量痞大小摊贴,仍以酒调膏服。 忌荤腥油腻(《保寿堂经验方》)。 ❷ 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水红花子15克,大腹皮12克,黑丑9克。 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❸ 治瘰疬,破者亦治。 水荭子不以多少,微炒1半,余1半生用,同为末,好酒调6克,日3服,食后夜卧各一服《本草衍义》。荭草种子含淀粉4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