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七
中药名。 见《南宁市药物志》。别名:水三七、长须果。为箭根薯科植物蒟蒻薯Tacca plantaginea(Hance)Prenth.的块茎。分布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 本植物的叶(水田七叶)亦供药用,见专条。春、夏采挖。 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干燥块茎呈圆球形或长圆形,稍弯曲,长2~4厘米,径约1.5~2厘米,上端有残存的膜质叶基,表面黄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粗皱纹,须根痕多数。 质稍硬,折断面较平,颗粒性,暗黄褐色,微有蜡样光泽,散有点状维管束。 产广西、贵州、广东等地。同属植物水狗仔Tacca chantrieri Andre的块茎亦同供药用,形态与上种相似,唯块茎不弯曲,断面带蓝色。味甘苦,性凉,小毒。 凉血,散瘀,消炎止痛。治消化道溃疡,肠炎,肺结核,百日咳,跌打损伤,刀伤出血,咽痛,痈肿,牙痛。内服:煎汤,9~15克;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孕妇忌用。 ❶ 治百日咳:水三七3~5克。煎水加蜂糖或冰糖冲服。每日3次,连服数日。 ❷ 治初期肺结核:水三七0.9~3克。 蒸冰糖服,每日1~2次。 ❸ 治刀伤出血及伤口溃烂:水三七,磨水外搽,1日2次(选方出《贵州草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