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便于收集等优点,但具有成本高,无法大量生产的缺点;工业生产则需考虑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能否大量生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1.所用药品: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说明:用过氧化氢溶液时要加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2.反应原理: 4.收集方法:排水法(因为O2不易溶于水)或向上排空气法(因为O2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5.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 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加热试管→收集气体→撤去导管→撤去酒精灯→拆除装置. 说明: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则可省去加热和撤去酒精灯的步骤 6.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若复燃证明是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注意 仪器装置问题: (1)试管内导气管不宜过长,以稍露出胶塞为宜,以便于试管内气体顺利排出. (2)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加热时药品中的水分受热汽化后,在试管口凝成水珠,倒流到试管被加热的部位而使试管炸裂. (3)要先放好酒精灯,然后再考虑加热时试管应处的位置.若先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如果发现酒精灯的位置不合适,再去调整试管的位置就浪费时间了.化学实验中,通常按“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安装仪器. (4)用铁夹夹持试管时,要用手捏住铁夹口,用右手旋动铁夹上的螺丝,这样,松紧容易控制,防止将试管夹碎或夹持不牢. (5)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若夹在中部甚至靠近底部,易烧坏铁夹上的胶皮套;铁夹也不应距试管口太近,否则易使试管夹持不稳. 2.操作方法问题: (1)往试管中装药之前,先要检验试管的气密性,待确认仪器完好无损、没有漏气现象时再装药品.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迸溅的粉末进入导管和集气瓶.但棉花不要塞得太紧,加热时要注意防止棉花著火. (3)给试管加热时,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以防试管因局部骤然受热而发生炸裂),然后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并缓慢后移(防止生成的气体将药品吹散). (4)试管内的药品要斜铺于试管底部,加热时从靠近试管口的一端开始,待充分预热后,再将灯焰逐渐向试管底部移动,这样能使药品充分反应. (5)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气瓶内不要留有空气泡.集气瓶要直立水槽中,若倾斜,不能将瓶里的水全部排出.导管口位于集气瓶口处即可,如果伸入瓶内过长,集气瓶放入水中或取出导管时操作都不方便,且不易观察气泡产生.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不要收集,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是反应产生的氧气,可开始收集. (6)收集完氧气后(指排水法),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以防在停止加热后,因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水沿导管吸入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7)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瓶口应盖上玻璃片,导气管应插到接近集气瓶底部.这样,能将瓶内空气顺利排出,以利于氧气的收集. (8)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立在实验台上.氧气比空气重,瓶口朝上能更有效地防止氧气逸散. 例 下图为某同学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受热制取氧气,并用甲、乙两种方法收集氧气的装置图. (1)写出图中所标序号的仪器名称: (2)指出图中错误❶ __; (3)用乙法收集时,检验氧气是否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____. (4)有如下操作步骤: (5)若用甲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则应先__,后__,原因是____. (6)若要从反应后的剩余物中提取二氧化锰,其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洗涤、干燥 【分析】 此题较全面地从原理、装置、操作、验满等方面考查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指出图中错误时要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逐项进行检查,才能不至于遗漏某项.从剩余物中提取MnO2,由MnO2难溶于水,K2MnO4溶于水联想到粗盐提纯实验. 答案 (1) (2)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已集满,反之则不满. (4)❸ ❹ ❶ ❷ ❻ ❺ ❼ . (5)将导气管移出液面;熄灭酒精灯;防止因先停止加热,试管内温度降低,不再产生氧气,气压减小,水槽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沿导气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6)溶解、过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