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要素的变换界限法
对没有观测或观测时间太短的地方,利用其周围观测时间较长的资料推算某些要素出现的机率和频率的方法。 某些气象要素的极端值或界限值,常需统计其出现最早或最迟的日期、天数和频率,因此对没有观测资料或资料时间太短的地点就必须利用邻近气象站的长年资料来进行计算。由于某些要素随空间的垂直变化可以视为线性规律,但对某些界限值随高度的变化就非线性的关系,不能用简单的内插外延法来推算。 例如以界限温度为例,在某一高度之内,界限温度可同时出现或差别很小,而在某高度以上,界限温度将随高度变化很快,显然这与温度变化在不同高度上所需的时间长短有关,为此在利用有气象观测地方(B地)的资料,推算无气象观测地方(A地)的界限温度出现日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设A地气温TA与B地气温TB之差为△T,即 TA-TB=△T,或TB=TA-△T 当A地出现某界限温度TA1时,B地将出现TB2,或者只要找出B地出现界限温度TB2的日期,也就找到A地出现界限温度TA1的日期。 假定A与B两地气温差△T=3℃,则A地出现10℃的初终日,就等于B地稳定通过 TB2=10°-3°=7℃的初终日期。 利用这种变换界限温度的方法,就可以弥补由于资料不足所造成的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