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凋敝
[结构] 主谓式。 [释义] 形容社会经济萧条,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民生:人民的生计。 凋敝:衰败,困苦。 [出处] 战国·楚·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汉·班固《汉书·循吏传序》:“孝武之世,外攘内夷,内改法度,民用凋敝,奸宄不禁。”清·赵尔巽《清史稿·洪承畴传》:“臣受任经略,目击民生凋敝。” [功能、例句] 多作定语。 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使我国改变了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的面貌,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国家。”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这样,就使得它的军队缩小了一半以上,并且大部分几乎丧失了战斗力;使得它自己和广大人民之间发生了深刻的裂痕,造成了民生凋敝、民怒沸腾、民变蜂起的严重危机。” [附条] ❶ “民力凋敝”。《汉纪·武帝纪四》。 ❷ “民物凋敝”。董必武《三台即景·序》。 [同义] 民不堪命 民不聊生 民怨沸腾 [反义] 民富国强 民殷国富 民康物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