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民族考古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民族考古学 运用民族学和考古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学科。 民族考古学以考古实物为对象,运用以今论古、以今证古的民族志类比分析法来阐述人类历史,重点在各具体民族的历史。其研究的课题有:(1)原始社会史。 如有一些人类学家为“复原”遥远的社会历史,到非洲深山老林的“非人”灵长动物生活区进行窥视,获取新的资料,借以描绘先祖群体的社会组织及社会行为。(2)各部落、氏族及各民族区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状况,包括生活习俗、生产方式、伦理道德等方面。 如美国学者曾详细考察了布须曼人现有工具和生产知识的有效程度,分析其生产所得与大自然所存在的食物资源之间的关系。 民族考古学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马克辛·克兰斯丁特与帕蒂·乔·沃森于1956年合写了题为《活动的考古学:一个现存社会的考古清查》的开创性论文。1976年,在华盛顿举行的第75届“美国人类学会”上组织了“民族考古学”的专题讨论会,其论文集《民族学:民族志对考古学的含义》由哥伦比亚大学在1979年出版。1983年,我国学者梁钊韬、张寿祺率先发表题为《论“民族考古学”》的论文(《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4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