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民族教育政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民族教育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 小学高年级或中学,设汉语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早已使用汉语文外,53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其中20多个少数民族有民族文字。 这些民族文字都程度不同地进入了教育领域,全国共有1万多所学校使用21个民族的文字开展民、汉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使用的民族语言已有60种、民族文字29种。每年编译出版少数民族文字教材3500多种,总印数达1亿多册,大大缓解了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的紧缺状况。 国家财政除每年拨给民族地区正常教育经费外,另有民族教育专项补助经费。1990年起,国家财政每年增设少数民族教育补助经费2000万元。 1995年设立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专款,国家财政投入39亿元(加上地方配套款达100亿元),其中22亿元投向上述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的九省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安排了近2亿美元的世界银行教育贷款发展基础教育,项目涉及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的九省区及湖北、湖南、甘肃、河北、黑龙江、海南等省近200个民族县,改善了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