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民主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民主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毛泽东揭示民族资产阶级政治特征的重要论断。 1925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第一次明确提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要求革命和怀疑革命的两面性。1935年12月,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对民族资产阶级认识逐步深化,具体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相继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全面地阐述了这一论断。 毛泽东指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一方面,它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它又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具有妥协性和动摇性。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决定了它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参加革命,可以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而在另一个时期则有跟在买办资产阶级的后面,成为反革命助手的危险。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慎重的态度,在民主革命阶段,对它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对它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和平赎买政策。毛泽东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思想,科学地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和策略问题,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