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櫂舟杭以横濿兮,湘流而南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櫂舟杭以横濿兮,湘流而南极。 【集校】: 洪兴祖:櫂舟杭以横濿兮, 校语:杭,一作航。以,一作而。 濿,一作厉。 而,一作于。 黄省曾:同洪本。校语:( 明繙宋本:同洪本。校语亦同。 朱多煃:同洪本。校语同黄本。 庄允益:櫂舟杭以横濿兮, 刘师培:《原本玉篇·水部》引“杭”作“航”,作“濿”作“砅”。 。【集释】:王逸:濿,渡也。 由膝以上爲濿也。 洪兴祖:濿,履石渡水,通作厉。 黄寿祺:櫂(zhào),划船拨水的用具。状如桨,短的叫枻,楫,长的叫櫂,也作“棹”。舟杭,渡船,杭通“航”。 何剑熏:《辞》明言“櫂舟杭”,则渡者非涉水之谓,故不得引《尔雅》“由膝以上爲濿”。 揆其致误之由,皆缘不明厉、濿、砅三字之义。其首误者,实爲毛苌。 《诗·匏有苦叶》云:“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不揭。”毛苌《传》:“以衣涉水爲厉。”《尔雅·释水》:“以衣涉水爲厉。”乃直抄毛苌。又发现其不通,乃加“由带以上爲厉”。 王逸之“由膝以上爲厉”,亦《尔雅》异文。 可见《尔雅》之文,即有歧出。《説文·水部》:“砅,履石渡水也,从水石。《诗》曰:深则砅。”《説文》训砅字不误。因此字从石从水会意,当爲履石渡水。 若用以释《诗》之“深则厉”,或“深则砅”,则不可通。因渡水,有石,当然可履石以渡。若无石,必待石而渡,则不能渡矣。 所以,《毛诗》之“深则厉”,《三家诗》之“深则砅”,“厉”、“砅”皆“濿”之假借字。古无“濿”字,常假“厉”爲之。 《列子·説符篇》:“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于河梁而观焉。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鼈弗能处,鼋鼍弗能居。 有一丈夫,方将厉之”。张湛《注》:“厉,涉水也。”此“厉”亦假爲“濿”。如此,则“厉”字实当解爲裸涉。或《尔雅》本训如此,后人以其亵渎,擅改之也。所以,亦有他书引《尔雅》另一种异文者。如赵次公《(苏轼)尘外亭诗注》引《尔雅》云:“去衣涉水爲厉。”余以爲,当是《尔雅》原文如此,或毛苌《诗传》之文亦如此。 后人改“去”爲“以”,见其不通,乃赘“由膝以上”或“由带以上”数字,以爲可通,实则更不通也。厉爲裸渡,另有一坚实证据。《论语·宪问篇》:“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未之难也’。 ”此一段书,过去,就无人曾讲通过,所以然者,就是由于一个“果”字作梗。实则,“果”假爲“裸”,正对“厉”言。荷蒉者云:“深则厉,浅则揭。”“揭”爲揭衣而涉,不难。难在深涉,当“厉”。故孔丘曰:“裸哉,未之难也。”“裸”,正以释“厉”,或者説,“裸”正是就“厉”説的。故书中有假“果”爲“裸”的。 《墨子·公孟篇》:“子以三年之丧非三日之丧。是犹果谓撅者不恭也。”毕沅《校》:“果假爲裸。”俞樾《平议》:“果假爲裸,撅者不恭,裸则犹甚。”是“果”假爲“裸”之证。濿涉,今日尚有,即脱去鞋袜及衣服,顶于头上,涉水以渡者。 只是其名失其传矣。所以,“厉”(濿)爲裸渡。 “砅”,履石而渡。若不计渡之方法,则“厉”(濿)、“砅”皆可训渡。即使《诗》“浅其揭”之“揭”,亦可训“渡”。如司马相如《上林赋》:“其北则盛夏含冻裂地,涉冰揭河。”即盛夏含冻裂地,涉冰渡河。 王泗原:櫂,今写棹,直教切(效韵),楫,今语桨。 《説文》:“楫,舟櫂也。”段玉裁以《説文》无櫂篆,改许解爲“所以擢舟也”,非。《説文》以今释古,用来説解的文字非必篆文所有,段不晓此,必一一改从篆。段又以卫风传的櫂舟爲擢舟之譌,云“浅人所改”。 毛公而后,汉武《秋风辞》有“櫂歌”,扬雄书也有櫂字。《方言》九:“楫谓之桡,或谓之櫂。”段亦以《方言》的櫂爲“擢之譌”,非。这裏櫂是动词,打桨。杭(本是抗的或体),航的同音假借字,今写航。舟杭,犹云舟船。 濿,砅的或体,音厉,力制切(祭韵),《説文》“履石渡水也”。《诗》曰:‘深则砅。’(今本作厉,同音假借字)”极,动词,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