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榠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榠樝 【概况】: 异名 蛮樝、瘙植(《本草拾遗》),木梨(《埤雅》),土木瓜(《药材资料汇编》),木李(《诗经》)。 基源 为蔷薇科木瓜属植物木瓜的果实。木瓜属植物有5种,中国原产4种,3种供药用。 原植物 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Koehne 历史 《本草图经》载:“榠樝,木、叶、花、实酷类木瓜,但比木瓜大而黄色。辨之惟看蒂间别有重蒂如乳者为木瓜,无此则榠樝也。 ”《纲目》云:“木李生于吴越,故郑樵《通志》谓之蛮樝。云俗呼为木梨,则榠樝盖蛮樝之讹也。”“榠樝乃木瓜之大而黄色无重蒂者也;樝子乃木瓜之短小而味酢涩者也;榅桲则樝类之生于北土者也。三物与木瓜皆是一类各种,故其形状功用不甚相远,但木瓜得木之正气为可贵耳。 ” 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10m,树皮成片状脱落;小枝无刺,圆柱形,幼时被柔毛,不久即脱落,紫红色,二年生枝条紫褐色。 单叶,互生,叶片椭圆卵形或椭圆长圆形,稀倒卵形,长5~8cm,宽3.5~5.5cm,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刺芒状尖锐锯齿,齿尖有腺,幼时下面密被黄白色绒毛,不久即脱落无毛;叶柄长5~10mm,微被柔毛,有腺齿;托叶膜质,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具腺齿,长约7mm。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粗短,长5~10mm,无毛;花直径2.5~3cm;萼筒钟状,外面无毛,萼片5,三角披针形,长6~10mm,先端渐尖,边缘有腺齿,外面无毛,内面密被淡褐色绒毛,反折;花瓣5,倒卵形,淡粉红色;雄蕊多数,长不及花瓣之半;子房下位,5室,花柱3~5,基部合生,被柔毛,柱头头状有不明显分裂,约与雄蕊等长。果实长椭圆形,长10~15cm,暗黄色,木质,味芳香,果梗短。 花期4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243页.图2215) 生境与分布 常见栽培。分布于山东、江西、安徽、江苏、浙江、陕西、湖北、广东、广西等省。 。【生药】:栽培 宜温暖、湿润的气候。 对土壤选择不严,一般深厚肥沃的壤土均可栽种。用分株繁殖,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从母株旁选取蘖生苗进行分株,按株行距1.5×3m开穴,深20~25cm,穴底应施基肥及细土。每穴栽苗1~2株,覆土压紧、浇水。 也可用种子繁殖,于3月中旬~4月上旬条播育苗,至次年秋季出圃定植。栽后,注意中耕除草、追肥和整枝修剪。 采集 10~11月将成熟果实摘下,纵剖为2或4块,内表面向上晒干。 本品在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山东、河南、云南、广西、甘肃等地的个别地区作木瓜使用,商品名“光皮木瓜”。 鉴别 性状 干燥果实呈长圆形,常纵剖成半卵形,长5~10cm,宽3.5~4.5cm,厚2~2.5cm,外表面光滑无皱或稍粗糙,紫红色,有时带果柄,上端留有花萼凹陷,边缘不卷曲或稍卷曲,果肉厚;质坚硬而重。剖面平坦,有子房隔壁和干燥种子。种子呈扁平三角形,红棕色,排列整齐紧密,每室20~30粒。味酸涩,气微。 以个大,色紫红者为佳。 显微 粉末红棕色。 ❶ 石细胞极多,成群或单个散在,无色或微黄色。呈类圆形、卵圆形、长圆形、类方形或类三角形,有的一端狭长,直径22~100μm,长至165μm,壁厚薄不一,5~27μm,壁极厚者几无胞腔,层纹明显,孔沟稍粗,大多分枝,有的胞腔内含棕色或红棕色物。少数石细胞并含淀粉粒,或棕色物中包埋有草酸钙方晶。 纤维较长,末端多圆钝,直径11~33μm,壁厚薄不一,3~8(~11)μm,木化,常有不规则纵裂纹,孔沟不甚明显,胞腔内含棕色物。 (图见徐国钧等《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419页.图203)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化学】: 果实含苹果酸、酒石酸、枸橼酸、抗坏血酸。 附 叶含忍冬甙(Lonicerin)、表儿茶素。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编著.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95 【药性】: 性味 酸,平。 ❶ 《本草拾遗》:“辛香。” 功效 消痰,祛风湿。 主治 恶心,泛酸,吐泻转筋,痢疾,风湿筋骨酸痛。 ❶ 《本草经集注》:“去痰。”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中药志》:“治风湿痹痛、脚气肿痛、菌痢、吐泻:榠植6~9g,水煎服。” 【医药家论述】: ❶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榠樝,大而黄,可进酒。”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