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萼母草
【名称出处】:《广州植物志》 【概况】: 异名 公母草、四方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玄参科母草属植物棱萼母草的全草。 原植物 棱萼母草Lindernia oblonga(Benth.)Merr.et Chun(Vandellia oblonga Benth.) 形态 一年生矮小草本,直立或有时倾卧而发出直立或上升之枝。 根须状。 茎枝多呈四角形,角上有棱,面有沟,中部的节间一般很长,可达6cm,无毛。 基部叶有短柄,上部叶无柄而微抱茎;叶片菱状卵形至菱状披针形,长5~20mm,宽3~8mm,顶端微尖至圆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常有少数不规则波状浅缺、小齿或有时全缘,质厚,两面无毛。花序呈稀疏的长总状,一般不超过10朵;苞片披针形;花梗细,长7~25mm;花萼狭钟状,仅1/4的部分开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顶端凸尖而外曲,有明显的中肋,无毛;花冠紫色或蓝紫色,长达13mm以上,管长约7mm,向喉部渐扩大,上唇2裂,下唇较上唇为大,3裂;雄蕊4,全育;柱头宽片状。 蒴果椭圆形,比宿萼短。种子多数。 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较干旱的砂砾质土坡上。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越南、老挝、柬埔寨也有分布。 。【药性】: 性味 苦、涩,平。 功效 清热解毒,收敛止泻。 主治 痢疾腹泻,肠炎,疖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30~60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福建药物志》:“治痢疾腹泻,肠炎,疖肿:棱萼母草(鲜品)30~60g,水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