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花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 棕鱼、棕笋(《纲目》)。 基源 为棕榈科棕榈属植物棕榈生于佛焰苞中的花。 原植物 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f.)H.Wendl(Chamaerops fortunei Hook.f.;Trachycarpus excelsus Wendl.) 余项参见“棕树心”条。。【药性】: 性味 ❶ 《本草拾遗》:“有小毒。” ❷ 《重庆草药》:“温、平。” ❸ 《陕西中草药》:“味涩,性凉。” ❹ 《中药大辞典》:“苦、涩,平。” 功效 破血,降血压。 主治 泻痢,肠风,血崩,带下,瘰疬。 ❶ 《履巉岩本草》:“食之破妇人血气,不作胎孕。” ❷ 《天宝本草》:“酒熬治火气瘰疬。” ❸ 《现代实用中药》:“用于高血压症,有预防脑溢血之功。” ❹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血崩,肠风,血痢,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煎水洗。 使用注意 《本草拾遗》:“初生子戟人喉,未可轻服。”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濒湖集简方》:“治大肠下血:棕笋(棕榈之花苞)煮熟切片,晒干为末,蜜汤或酒服3~6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