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棕榈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棕榈子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基源 为棕榈科棕榈属植物棕榈的果实。 原植物 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f.)H.Wendl.(Chamaerops fortunei Hook.f.;Trachycarpus excelsus Wendl.) 余项参见“棕树心”条。 【生药】: 栽培 宜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气候中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为佳。 用种子繁殖,于4月初播种。播种前,用温水浸泡种子1天后捞出,装入湿麻袋内,每天早、晚用温水冲洗两次,保持种子湿润,待种子开始萌动时播种育苗。幼苗生长缓慢,3年后进行移栽,10年后茎高才达30~50cm。生长期间,注意肥、水管理。 采集 霜降前后采收青黑色的果实,晒干。 鉴别 果实肾形,长7~9mm,短径5~7mm;表面深灰棕色或灰黄色,有网状皱纹,有时剥落,内部较平滑,在肾形的凹陷处可见短小的果柄,或果形的果柄残痕。质坚硬。气无,味淡。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果实含甘露聚糖、半乳聚糖及蔗糖等;果皮含无色花青素(Leucoan thocyanins)以及鞣质,鞣质水解后有α-儿茶素、没食子酸及鞣红样物质[1]。 雄花和雌花中曾共检测到24种氨基酸,其中主要者为5-羟基哌可酸(5-Hydroxypipecolic acid),天门冬酰胺和γ-氨基丁酸[2]。从花序分得一蛋白质,命名为TP-1,相对分子量为25.6KD,具有明显抑制绿色木霉菌,棉花枯萎菌及稻瘟菌的生长[3]。 参考文献 [1]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250 [2] 生药学杂志 1984;38(4):355(CA 1985;103:109826v) [3] 植物生理学报 1993;19(2):167。 【药性】: 性味 苦,平。 ❶ 《嘉祐本草》:“平。” 功效 收敛,止血。 主治 《本草拾遗》:“涩肠,止泻痢,肠风,崩中,带下,养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云南中草药》:“治高血压,多梦遗精:棕树果6~30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