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子弟
梨园,唐玄宗时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歌舞机构,因地点在禁苑梨园中而得名。 《唐书·礼乐志》:“初,隋有法曲,其音清而近雅。明皇(玄宗)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宫外别有分属两京太常寺的梨园。长安太常寺属下有“梨园别教院”,洛阳太常寺有“梨园新院”,人数都及千人,都是培养和选拔音乐人才的基层机构。 梨园弟子的音乐技能,在当时具有很高的水平,如名乐工有李龟年、雷海青、黄旛绰等,名歌手有永新(女)等。刘禹锡《酬杨司业巨源见寄》诗:“梨园弟子请词来。”白居易《长恨歌》:“梨园弟子白发新。”后世戏曲兴起,亦通称戏曲艺人为“梨园弟子”。因为唐代歌舞音乐与后世戏曲有著一定的血缘关系,唐代梨园弟子与后世戏曲艺人都是以歌舞音乐娱人为业,而且同处于被贱视的地位。《金瓶梅》此回说“梨园子弟,簇捧著凤管鸾笙;内院歌姬,紧按定银筝象板”,前两句指演戏,后两句指清唱。 西门庆家设宴招待乔太太和众亲戚,既演戏,又有清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