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
【生卒】:1893—1988 【介绍】: 原名焕鼎。 广西桂林人、现代教育家。辛亥革命期间,参加中国革命同盟会,后任《民国报》编辑。 早年曾研究佛典,并发表《究元决疑论》,引起蔡元培的注意。 1917年在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1924年办山东曹州高级中学,1927年任广东省第一中学校长。1928年开办“乡治讲习所”。提出:改造社会要从乡村著手的乡治主张。1929年到河南辉县百泉村创办河南村治学院。 1930年主编《村治》月刊,宣传他的政治理论。1931年在山东邹平县,创办乡村建设研究院,在实践中研究乡村建设的理论和方案。认为“乡村建设”是为“拯救中国,恢复伦理本位社会”的出路。他强调“教育即乡村建设”。 他认为中国的乡村和中国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根本。抗战期间他以第三方面身分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曾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去香港创办《光明报》。到重庆开办勉仁文学院。建国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著有《乡村建设》、《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教育论文集》等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