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
【生卒】:1893—1988 【介绍】: 现代学者,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广西桂林人。早年崇尚改良派的政治主张,辛亥革命后潜心研习佛学。 1917年至1924年任教于北京大学,主讲印度哲学。后辞去北大教职,从事“乡村建设”,曾先后在河南辉县和山东邹平等地进行试验。 认为其“乡村建设”道路是中华民族自救的途径,亦是复兴中国文化的途径。1946年曾赴延安参观。 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委员。梁漱溟的思想以儒学为主要来源,并糅合了西洋生命派哲学、医学等内容,形成了自己的新儒家之说。 将整个宇宙视为人的生活、意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认为只有与“已成的我”相对立的“现在的我”(指人的心、精神),才是真实的存在。 宣扬直觉主义认识论。 将人类文化分为中、西、印三种类型,认为只有复兴中国文化,才是人类的出路所在。提出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主张尊孔复古。 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乡村建设理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