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大黄汤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桂枝大黄汤(《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桂枝芍药大黄汤(《伤寒大白》卷三)、桂枝加芍药大黄汤(《皇汉医学》)。 【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 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用法】: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功用】: ❶ 《痘疹世医心法》:发表疏里。 ❷ 《金鉴》:外解太阳之表,内攻太阴之里实。 【主治】: 太阳表证未解,内有实热积滞,腹满实痛,大便不通。 ❶ 《伤寒论》:太阳病,医反下之,腹大实痛者。 ❷ 《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关脉沉实,按之痛,大便秘。 ❸ 《痘疹世医心法》:痘疹,毒气内攻,发热,腹痛,大便不通。 ❹ 《医学入门》:太阴传经热症,腹满而痛,咽干而渴,手足温,脉沉有力。 【方论选录】: ❶ 《内台方议》:与桂枝汤以和表,加芍药、大黄以攻其里。且赤芍药性凉,而能泻血中热,大黄能除其实、泻其脾也。 ❷ 《古方选注》:大黄入于桂枝汤中,欲其破脾实而不伤阴也。大黄非治太阴之药,脾实腹痛,是肠中燥屎不去,显然太阴转属阳明而阳道实,故以姜、桂入太阴升阳分,杀太阴结滞,则大黄入脾反有理阴之功,即调胃承气之义。燥矢去,而阳明之内道通,则太阴之经气出注运行而腹痛减,是双解法也。 ❸ 《中国医学大辞典》:此方以桂、姜升邪外行,倍芍药以疏太阴之经,加大黄以通阳明之腑,又虑其苦泄太过,更加枣、草以扶之,此双解表里法也。 【临证举例】: ❶ 太阳阳明同病《经方实验录》:庆孙,起病由于暴感风寒,大便不行,头顶痛,此为太阳、阳明同病。自服救命丹,大便行,而头痛稍愈。今表证未尽,里证亦未尽,脉浮缓,身常自汗,宜桂枝加大黄汤:川桂枝三钱,生白芍三钱,生草一钱,生川军一钱,生姜三片,红枣三枚。 ❷ 痢疾腹痛《皇汉医学》:曾有一人病痢,其人于左横骨上约二寸处疼痛不堪,始终以手按之,用此方痢止,痛亦治,是痢毒也。 ❸ 疹出不顺腹痛《皇汉医学》:一人年二十有五,发热如燃而无汗,经四五日,疹子不出,腹满拘痛,二便不利,时或腰甚痛。因作桂枝加芍药大黄汤使饮之,微利二三行,拘痛渐安;兼用紫丸下之,下水五六行,其夜熟眠,发汗如洗,疹子随汗出。疹子收,全复旧。 ❹ 荨麻疹《江苏中医》(1958;2∶24):苏某某,女,32岁。患荨麻疹已达五年之久,开始时每年发五六次,后来逐年加剧。今年起愈发愈频,竟至没有间歇,曾用西药与中药多剂,均归无效。遍身有大小不等的疙瘩块,抓痒无度,此伏彼起,日夜无宁静之时,在发作剧烈时,特别怕冷,身必重裘,大便一直二天一次,且燥结难下,腹微痛。处方: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三钱,大枣三枚,大黄三钱,全瓜蒌四钱,麻仁四钱。服上药后约3小时,身痒渐止,疙瘩亦渐隐没,周身微汗,大便畅通,症状全部消失,迄今已半月余,未再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