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壳
【名称出处】:食疗本草》 【概况】: 基源 为壳斗科栗属植物板栗的壳。 原植物 板栗Castanea mollissma Blume 余项参见“栗子”条。 【药性】: 性味 《纲目》:“甘、涩,平。” 功效 降逆,止血。 主治 反胃,鼻衄,便血。 ❶ 孟诜:“煮汁饮之,止反胃消渴。” ❷ 《日华子本草》:“治泻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研末或入丸剂。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青岛中草药手册》:“治深部脓肿:栗壳、生地、川芎、白芍、乳香、没药各9g,当归15g,肉桂6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圣惠方》:“治鼻衄累医不止:栗壳150g,烧灰,研末。每服6g,以粥饮调服。” ❷ 《安徽中草药》:“治便血,反胃呕吐:栗壳烧存性,研末。每服3g,水送服。” ❸ 姚可成《食物本草》:“治膈气:栗子黑壳煅,同春米槌上糠等份。蜜丸梧子大。每空心下30丸。 ” 食疗 《岭南采药录》:“治痰火瘰疬:栗壳和猪精肉煎汤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