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地瓜
【概况】: 异名 山枇杷、斑鸠食子、牛奶根(《四川常用中草药》)。 基源 为桑科榕属植物裂叶榕的根和果实。 原植物 裂叶榕Ficus laceratifolia Lévl.et Vant.[F.gasparriniana Miq.var.laceratifolia(Lévl.et Vant)Corner] 形态 灌木或乔木状,高达3m。幼枝具柔毛。叶互生;叶柄长0.3~1cm,具毛;托叶披针形;叶片倒卵状披针形或倒卵形,长6~17cm,宽2~6.5cm,上半部具不规则的齿裂或缺刻,有时不裂,顶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背面沿叶脉被稀疏的毛,侧脉4~7对,网脉明显。 榕果单生于叶腋,球形或椭圆形,表面无毛或幼时被毛,顶口苞片直立,熟时紫红色,长0.8~1.8cm,宽0.7~1.3cm;基生苞片3。雌雄异株,雄花具雄蕊2,萼片3,分离;瘿花花柱短,子房球形,雌花无梗,萼片3~5,淡黄色,有棕黄色斑点。花期6~7月,果期8~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1册.161页.图843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600~1300m的山地林中阴处或水沟边。 分布于中国西南及陕西南部。不丹,印度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根,秋季采果实。 【药性】: 性味 根:涩微咸,平。 果:甘,平。 功效 清热解毒,下乳,收敛。 主治 红白痢疾,尿路感染,乳汁不足,九子烂疡,颈淋巴结结核,痔疮。 ❶ 《四川常用中草药》:“下乳,收敛。治红白痢疾,淋症肿痛,乳少,九子烂疡,痔疮。”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痢疾,尿路感染,乳汁不足,颈淋巴结结核。清热解毒。下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4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四川常用中草药》:“治红白痢疾,淋症肿痈,乳少,九子烂疡,痔疮:树地瓜15~24g,煎汤,内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