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柿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柿饼

【概况】:

异名 干柿(《日华子本草》),柿花(《纲目》),柿干(《本草备要》)。

基源 为柿树科植物柿的果实经加工而成的饼状物。

原植物 柿Diospyros kaki L.f.

余项参见“柿子”条。。【生药】:

加工炮制 参见“柿霜”条。

【药性】:

性味 甘、涩,寒。

❶ 《纲目》:“白柿,甘,平,涩;乌柿,甘,温。”
❷ 《日华子本草》:“平。”
❸ 陶弘景:“日干者性冷,火熏者性热。”
❹ 《本草通玄》:“甘、寒而涩。”

功效 润肺,涩肠,止血。

主治 肺热咳嗽,吐血,咯血,血淋,肠风,痔漏,痢疾。

❶ 《本草拾遗》:“日干者温补,多食去面皯,除腹中宿血;火干者,人服药口苦及欲吐逆,食少许立止。”
❷ 陶弘景:“乌柿,火熏者断下,又疗狗啮疮。”
❸ 《别录》:“火柿主煞毒。疗金疮、火疮,生肉止痛。”
❹ 《日华子本草》:“润声喉,杀虫。”
❺ 《日用本草》:“涩肠止泻,杀小虫,润喉音。治小儿秋深下痢。”
❻ 《嘉祐本草》:“厚肠胃,涩中,健脾胃气,消宿血。”
❼ 《本草通玄》:“止胃热口干,润心肺,消痰。治血淋,便血。


❽ 《纲目》:“白柿治反胃,咯血,血淋,肠澼,痔漏下血。”

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1~2枚,煎汤,15~30g;或烧存性入散剂。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痰湿内盛者不宜食。。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柿饼丸(《绛囊撮要》)治肠风下血:棉花核(炒黑,去壳)90g,侧柏叶(炒黑)120g,槐米(炒)30g。

柿饼蒸烂捣丸,清晨滚汤下12~15g。
❷ 柿焚散(《世医得效方》)治血淋:干柿,烧灰存性,为末。

米饮调服。
❸ 《本草汇言》:“治吐血、咯血、嗽血、咳血,及小便淋血,肠风泻血、痔热流血等证:柿饼300g(青州出者,去蒂核),枇杷叶(刷去毛)、白果肉(去衣)、怀熟地各12g,生姜皮30g(炒焦黑),百部150g,天门冬、麦门冬(俱去心)各180g。用水15000ml,熬至3000ml,滤出渣,再如法煎,共3次,取汁共9000ml,总和一处。入砂锅内,慢火熬至1500ml,加炼蜜18g,收贮净磁瓶内。每早、午、晚各服100ml,白汤调服。”
❹ 《纲目》:“治热淋涩痛:干柿、灯心等份。水煎日饮。”

单方应用 ❶ 《经验方》:“治小便血淋:白柿、乌豆盐花煎汤,入墨汁服之。”
❷ 《滇南本草》:“治咳嗽吐痰:干柿烧灰存性;蜜丸,滚水下。”

食疗 ❶ 《丹溪纂要》:“治痰嗽带血:青州大柿饼,饭上蒸熟,批开,每用1枚,掺真青黛3g。卧时食之,薄荷汤下。”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下》:“治痔出血、大便干结:柿饼适量,加水煮烂当点心吃,1日2次。”。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盖大肠者肺之合,而胃之子也。按方勹《泊宅编》云,刘椽病脏毒下血凡半月,自分必死。得一方,只以干柿烧灰,饮服6g遂愈。

又王璆《百一方》云,曾通判子病下血十年,亦用此方一服而愈,为散为丸皆可。与本草治肠澼,消宿血,解热毒之义相合,则柿为太阴血分之药,益可征矣。

又《经验方》云,有人三世死于反胃病,至孙得一方,用干柿饼同干饭日日食之,绝不用水饮,如法食之,其病遂愈,此又一征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