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柿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柿子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图说》 【概况】: 基源 为柿树科柿树属植物柿的果实。 柿属全世界约500种;中国产56种,其中约8种药用。 原植物 柿Diospyros kaki L.f.,又名镇头迦(《纲目》)。 历史 柿始载于(《别录》)。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纲目》云:“柿高树大叶,圆而光泽,四月开小花,黄白色,结实青绿色,八九月乃熟。”当是本种。 形态 乔木,高达15m。树皮鳞片状开裂,灰黑色,叶椭圆状卵形、矩圆状卵形或倒卵形,长6~18cm,宽3~9cm,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下面淡绿色,有褐色短柔毛,上面深绿色。 叶柄长1~1.5cm,有毛。 花杂性,雄蕊成短聚伞花序,雌花单生叶腋,花萼4深裂,果期随果长大,花冠黄白色,4裂,有毛;雌花中有8个退化雄蕊。 子房上位,浆果卵圆形或扁球形,直径3.5~8cm,橙黄色或鲜黄色,花萼宿存。花期5月,果期9~10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301页.图4556) 生境与分布 中国各地普遍栽培。 。【生药】:栽培 柿树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能耐寒、耐旱。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荒坡、隙地均可种植造林。以嫁接繁殖为主,用黑枣或油柿子育苗作砧木。 在秋季采下成熟果实,淘洗出种子后,用湿润砂层积贮藏。春季播种育苗,按行距26cm开沟,深6~7cm,每隔6cm播种1粒,盖土铺草。 出苗后揭草与除草、追肥。第2年早春,用铁铲斜插株旁土中,在15~18cm深处切断主根,使其多生侧根。 再过1~2年后,于春季进行嫁接,方法与一般果树相同,以切接或劈接可靠。嫁接后1~2年,苗高1m时移栽定植,株行距各3.5m。 栽后每年须中耕除草、追肥1~2次,冬季整枝修剪1次。 注意病虫害防治。 采集 霜降至立冬间采摘果实,经脱涩红熟后,食用。 。【化学】: 含无色花青素、瓜氨酸(Citrulline)、无色飞燕草-3葡萄糖甙、7-甲基胡桃醌、异柿醌(Isodiospyrine)、双异柿醌(Bisisodiospyrine)、2,3-丁烯甘醇(2,3-Butylene glycol)、甘露醇(Mannitol)、葡萄糖、果糖、蔗糖、六氢茄烃(Phytofluene)、玉蜀黍黄素(Zeaxanthin)、番茄烃(Lycopine)、山柰酚、槲皮素、白桦脂酸、齐墩果酸及维生素C等。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93 【药性】: 性味 甘、涩,寒。 ❶ 《千金·食治》:“甘,寒,涩。” 归经 心、肺、大肠经。 ❶ 《本草汇言》:“手太阴,阳明经。” 功效 清热,润肺生津,降压,止血。 主治 热渴,咳嗽,吐血,口疮,咽喉干痛,高血压病。 ❶ 《别录》:“主通鼻耳气,肠澼不足。软熟柿解酒热毒,止口干,压胃间热。” 用法用量 内服:生啖1~2枚。 使用注意 凡脾胃虚寒,痰湿内盛,外感咳嗽,脾虚泄泻,疟疾等症均不宜食。 ❶ 《本草经疏》:“肺经无火,因客风寒作嗽者忌之;冷痢滑泄,肠胃虚脱者忌之;脾家素有寒积及感寒腹痛,感寒呕吐者皆不得服。” 单方应用 ❶ 江西《中草药学》:“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柿未成熟时,捣取汁,冲服。” ❶ 缪希雍《本草经疏》:“鼻者肺之窍也,耳者肾之窍也,二脏有火上炎,则外窍闭而不通,得柿甘寒之气,俾火热下行,窍自清利矣。肺与大肠为表里,湿热伤血分,则为肠澼不足,甘能益血,寒能除热,脏气清而腑病亦除也。” 或采青柿,以石灰水浸透,涩味尽去,削皮噉之,甘脆如梨,名曰绿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