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柽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柽柳 【概况】: 异名 殷柽(《尔雅》),人柳(《三辅旧事》),雨丝,蜀柳(《纲目》),山川柳、西河柳、西湖杨(江苏),三春柳(《陕西通志》),观音柳(广州、南京),红筋条(河南),红荆条(山东)。 基源 为柽柳科柽柳属植物柽柳、桧柽柳和多枝柽柳的细嫩枝叶。 原植物 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桧柽柳T.juniperina Bge.和多枝柽柳T.ramosissima Ledeb. 历史 最早记载柽柳的书为(《尔雅》),载:“柽,河柳也”;《开宝本草》刘志曰:“赤柽木生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今陕西、甘肃及内蒙古之鄂尔多斯,阿拉害,额济纳)沙地,”后在《中国药学大辞典》记载:“河柳,比吾吴俗,所以皆名之为西河柳也。”《诗疏》陆玑云:“生水旁,皮赤如绛,一名雨师,枝叶似松。”李时珍《纲目》谓:“柽柳小干弱枝,扦之易生,赤皮,细叶如丝,婀娜可爱。一年三次作花,花穗长三四寸,水红色如蓼花色。 ”历代本草记载,从其形态、生长习性和分布地,均与现代柽柳相似,惟分布范围已从黄河以西延伸至长江中下游各省,向南直至广东、广西和云南。 形态参见“西河柳”条。。 【生药】: 栽培 柽柳适应性较强,宜湿润又耐旱,旱地、坡地、沟边路旁均能栽种,用扦播育苗繁殖。 在早春或秋末,选取2~3年生枝条,剪成16~20cm长的插条。然后按行距33cm开沟,深13~15cm,再按株距约10cm,将枝条斜插于沟里,覆土压实,枝条上端约3cm露出地面,浇水保湿。成活后须培育2年后移栽定植,于冬初或早春时进行,株行距各为1m,每穴1株。成活后,结合中耕除草追肥1~2次,越冬时需用土杂堆肥覆盖。 生长期间,注意病虫防治。 采集 4~5月花未开时,折取细嫩枝叶,阴干。药材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云南、福建、广东。 鉴别 性状 枝梗圆柱形,嫩枝直径不及1.5mm,表面灰绿色,生有许多互生鳞片状的小叶;质脆,易折断。 粗梗直径约3mm,表面红棕色,叶片常脱落而残留突起状的叶基;粗梗的横切面黄白色,木部占绝大部分,有明显的年轮,皮部与木部极易分离,中央有髓。 气微弱,味淡。以色绿、质嫩、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 粉末:灰绿色。 ❶ 叶表皮细胞横断面观类方形,外壁稍隆起,有的(叶缘)乳头状突起,角质层厚6~9μm,内缘细齿状;表面观方形,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细密连珠状增厚,于角隅珠状增厚较大,有的可见半月形角质突起。下陷气孔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22~34μm,副卫细胞4~6个,有的一个特小。 ❷ 石膏结晶,多存在于皱缩的薄壁细胞中,大多簇状,直径5~34μm。有的棱角大而少,有的棱角相互散离;另有少数方形及细小针状结晶。 ❸ 纤维(枝)多成束,甚细长,直径8~22μm,壁厚2~7μm,木化,纹孔圆形。纤维束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含石膏结晶,形成晶纤维。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短段,干燥。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 含树脂、槲皮素[1]。 嫩枝含山柰酚-4′-甲醚、槲皮素-3′,4′-二甲醚、山柰酚-7,4′-二甲醚、没食子酸[2]。还含柽柳酚(Tamarixinol)、柽柳酮(Tamarixone)、柽柳醇(Tamarixol)、β-谷甾醇、胡萝卜甙、3′,4′-二甲氧基槲皮素、硬脂酸、正三十一烷,正三十一烷醇-(12)及三十二烷醇乙酸酯[3]。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81 [2] 中草药 1989;20(3)∶4 [3] 药学学报 1988;23(10)∶749。 【药理】: ❶ 止咳作用 柽柳煎剂5g/kg ip,对小鼠因氨水喷雾刺激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止咳作用;但用小鼠酚红法无明显祛痰作用;豚鼠ip 1g/kg,对组胺喷雾引起的气喘无明显平喘作用[1]。 ❷ 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柽柳煎剂0.125g/ml浓度对甲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及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1]。 毒性 柽柳煎剂ip,对小鼠的LD50为21.6±1.045g/kg,豚鼠ip煎剂5g/kg,4hr内死亡;ip1g/kg,观察48h,外观正常[1]。 参考文献 [1] 新医药研究 1972;(3)∶30 [2]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533 [3]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1;13(2)∶52。【药性】: 性味 甘、咸,平。 ❶ 《本草汇言》:“苦、微咸。” 归经 肺、胃、心经。 ❶ 《本草汇言》:“足阳明、手太阴、少阴经。” 功效 疏风,透疹,解表,利尿,解毒。 主治 麻疹难透,风疹身痒,感冒头痛,咳喘,慢性气管炎,风湿骨痛,小便不利。 ❶ 《纲目》:“消痞,解酒毒,利小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研末为散。外用:煎水洗。 使用注意 麻疹已透及体虚汗多者忌服。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蝉蜕,治麻疹透发不畅,声音嘶哑。 ❷ 配薄荷,治外感风热,麻疹初起及隐疹瘙痒。 ❻ 配秦艽、五加皮,治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❿ 配升麻、蝉蜕、薄荷,治麻疹不透。 ⑾配当归、防风、甘草,治皮肤瘙痒。 ⑿配秦艽,羌活、独活,治风湿痛。 ⒀配薄荷、荆芥、苍耳子,水煎,揩擦皮肤,治急性热病,斑疹透发不畅。 ⒁配竹叶、牛蒡子、荆芥、蝉衣,治痘疹透发不畅或疹毒内陷。 方选和验方 ❶ 《经验方》:“治斑疹麻瘄不出,或因风而闭者:西河柳叶、樱桃核。煎汤洗之。 ” ” 单方应用 ❶ 《急救方》:“治小儿痧疹不出,喘嗽,烦闷,躁乱:西河柳叶,风干为末,水调12g,顿服。” ” 均10天为1疗程。” ❶ 缪希雍《本草经疏》:“赤柽木,近世又以治痧疹热毒不能出,用为发散之药。《经》曰,少阴所至为疡疹,正刘守真所谓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之旨也。盖热毒炽于肺胃,则发癍疹于肌肉间,以肺主皮毛,胃主肌肉也。此药正入心、肺、胃三经,三经毒解则邪透肌肤,而肉热自消,此皆开发升散,甘咸微温之功用。”同石膏、知母、薄荷、荆芥、玄参、牛蒂子、麦门冬、竹叶、连翘、黄芩、甘草之属,治癍疹发不出,或虽发不透,如热甚毒炽,舌生芒刺,大渴谵语,癍色紫黑者,加入三黄石膏汤内大效。 ” 与桔梗甘草、牛蒡子同用更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