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柴胡桂枝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柴胡桂枝汤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柴胡加桂汤(《三因》卷四)、柴胡加桂枝汤(《医学纲目》卷三十)、桂枝柴胡各半汤(《痎疟论疏》)。 【组成】: 桂枝(去皮)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用法】: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主治】: 外感风寒,发热自汗,微恶寒,或寒热往来,鼻鸣干呕,头痛项强,胸胁痛满,脉弦或浮大。 现用于感冒、癫痫、流行性出血热等。 ❶ 《伤寒论》: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 ❻ 《玉机微义》:伤寒发热,潮热脉弦,自汗,或渴或利。 ❽ 《医学入门》:少阳病,头额痛,项强,胁痛胸满,发热恶寒,乍往乍来。 ❶ 《伤寒来苏集》:桂、芍、甘草,得桂枝之半;柴、参、芩、夏,得柴胡之半;姜、枣得二方之半,是二方合并非各半也。 取桂枝之半,以解太阳未尽之邪;取柴胡之半,以解少阳之微结;凡口不渴,身有微热者,当去人参,此以六七日来邪虽不解,而正气已虚,故用人参以和之也。外证虽在,而病机已见于里,故方以柴胡冠桂枝之前,为双解两阳之轻剂。 ❸ 《医门棒喝》:此小柴胡与桂枝汤合为一方也。 桂枝汤疏通营卫,为太阳主方,小柴胡和解表里,为少阳主方。因其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之太阳证未罢,而微呕,心下支结之少阳证已现,故即以柴胡为君,使少阳之邪开达,得以仍从太阳而解也。少阳证必呕,而心下支结,逼近胃口,故小柴胡用人参、姜、半,通胃阳以助气,防其邪之入府也。然则虽曰和解,亦为开达驱邪之法,故可仍从汗解。世俗反畏人参之补而去之,乃失其功用,而中虚之人,邪不能外出,必致内陷而致危,是皆不明表里证治故也。 。【临证举例】: ❶ 太阳少阳合病 《辽宁中医杂志》(1981;10∶39):某某某,女,65岁。 外感风邪,头痛发热,肢节酸痛,皮肤苍白,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口苦咽干,舌苔白,脉象浮数。经服柴胡桂枝汤,每日一剂,二天即愈。 周前又发作,服药无效。胸骨下时觉疼痛,五天来每餐只能饮稀粥少许。 询知其此次胃痛系感冒之后转剧,现仍微有寒热(37.5℃),头晕,口苦,肢倦,不思饮食,深呼吸时觉胸部不舒,微咳,时欲呕,大便三天未行,舌苔薄白,脉浮数。予柴胡桂枝汤五剂愈。 ❻ 失眠 《浙江中医杂志》(1983;5∶223):虞某某,女,24岁。两月来夜寐不安,多梦易醒,甚至彻夜难眠,精神不振,周身不适,不可名状。 脉浮软,苔薄白,舌淡红。予柴胡桂枝汤加当归,4剂获愈。 。【现代研究】:❶ 抗癫痫及镇静作用 《Planta medical》(1978;3∶294):对柴胡桂枝汤加芍药进行神经药理研究,结果表明,其2%的溶液对戊四氮所致日本蜗牛食管下神经节的D神经细胞放电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一放电效应与注射戊四氮和用其它方法引起哺乳动物大脑皮层细胞放电的类型极为相似,故作为抗癫痫药的筛选模型。 《生药学杂志》(1978;4∶273):实验表明,本方溶液能使蛙的离体坐骨神经纤维的复合活动电位消失,其强度约为0.5%的普鲁卡因之0.3倍,表明本方具有一定的局部麻醉作用。这种局麻作用也可能与本方抗癫痫效果有关。 《药学杂志》(1982;4∶371):本方还具有显著的解痉作用,实验证明对于乙酰胆碱所致离体豚鼠回肠收缩,有显著的解痉作用,此作用与小柴胡汤类似而弱于大柴胡汤。 ❸ 保肝作用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4;2∶121):本方组成药柴胡、甘草、人参、黄芩、白芍和大枣均有保肝作用。对于D半乳糖胺所致大鼠肝损害,本方有与大、小柴胡汤类似的保肝效果,能抑制SGPT的上升及肝透明变性。 ❹ 抗炎作用 《日本东洋医学会志》(1972;3∶28):本方对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的渗出和棉球肉芽肿增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以对前者为强;而大、小柴胡汤的抗炎作用则以对晚期炎症为强,本方抗炎作用的上述特点与其适用于治太阳少阳合病而有表证未去者,即多用于急性炎症性疾病相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