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蒸勒鲞鱼
勒鱼,我国北方称“脍鱼”、“白鳞鱼”,南方称“曹白鱼”、“鲞鱼”。 《本草纲目》:“勒鱼出东南海中,以四月至。渔人设网候之,听水中有声,则鱼至矣。有一次、二次、三次乃止。状如鲥鱼,小首细鳞。 腹下有硬刺,如鲥腹之刺。头上有骨,合之如鹤喙形。 干者谓之勒鲞,吴人嗜之。”《随园食单·虾子勒鲞》:“夏日选白净带子勒鲞,放水中一日,泡去盐味,太阳晒干。入锅油煎,一面黄取起。 以一面未黄者铺上虾子,放盘中,加白糖蒸之,一炷香为度,三伏日食之,绝妙。”“柳蒸”指一种烹饪技法。元《饮膳正要》载“柳蒸羊”云:“用铁芭盛羊,上用柳子盖复,土封,以熟为度。 ”但“柳蒸勒鲞鱼”似乎不可能用这种烧法。或曰“柳蒸”指滤蒸、溜蒸、绺蒸,具体烧法不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