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感染 |
类别 | 汉语字典、汉语词典 |
释义 | 义❶受到病菌的传染。 ❷通过言行、图画等使人产生相同的好的思想感情。 色❶中性。 ❷褒义。 近❶传染。 ❷熏染|濡染|习染|浸染|沾染。 反❶免疫。 ❷清除|肃清。 扩❶感染上肝炎|防止感染。 ❷感染读者|感染力。❶❷受到感染|不断感染。 造❶免疫能力差的人容易~上疾病。|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以防止病菌的~。 ❷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了一大批青年。|这部小说富有~力。|这是一部很有艺术性的电影,千百万观众受到了~。 形“染”字右上部分,不写作“丸”。 动 受到传染;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 【例句】身体不好,容易~流行性感冒。 【同义】见“传染”。 ❶ 生物体受到病菌侵害,引起病症: 病毒~|~上了肝炎|体质虚弱,容易~流行性感冒。 传染 chuán rǎn ❷ 以言行使人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那位主持人的~力很强|欢乐的气氛~了每一个人。 传染 chuán rǎn 感受 gǎn shòu 1. 受到传染;机体对病原物侵入并生长繁殖而引起的病理反应。 【造句】 ❶ 她体质很弱,容易~疾病。 ❷ 如果伤口发生严重~,就必须截肢。 【搭配】 ~炎症/病毒~/受到~/肠道~/呼吸道~ 2. 通过语言或行为使别人产生相同的思想感情。 【造句】 ❸ 欢乐的节日气氛~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❹ 他的笑声太富~力了,围观的人也不由得笑出声来。 【搭配】 ~读者/强烈地~/深深地~/极大地~ 【近义词】浸染、传染、陶染、熏染、影响、感触、劝化、感导、沾染、感受、习染、濡染、教化、感化、浸润 受到传染,引申为通过语言行动使别人引起相同的思想感情。 a.常作带宾谓语。 抵抗力弱的人容易~疾病|他以优美动听的歌声~了我。 b.作“受到”等动词的宾语。 受到~|天热,伤口容易受~。 【构】 合成词,联合式。 【辨】 (一)感染和感化:都是动词,都可表示影响他人,使思想感情发生变化。 区别: ❶词义的范围不同。“感染”的基本义是受到病菌浸染,引申为通过语言行动用自己的见解或体验去感染影响别人,它是多义词;“感化”是用语言行为、事实等来影响或教育别人,使其发生变化,它是单义词。 ❷词义的着重点不同。“感染”的引申义与“感化”构成同义关系,着重指有意或无意地使别人在思想情绪上受到影响熏染;“感化”着重指有意地用精神力量或行动影响别人,使别人改变原来的精神状态或思想、行为。 (二)感染和传染、沾染:都是动词,都可表示通过一定的媒介染上某些东西。 区别: ❶词义的着重点不同。“感染”的基本义指生物体自身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得病,引申义指人们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的共鸣;“传染”的基本义指病原体从一方传入另一方,引申义指一方对另一方给以影响;“沾染”的基本义指物体被不好的东西附着上了,引申义指因接触而受到不良的影响。 ❷适用对象和感情色彩不完全相同。就这三个词的基本义来说,“感染”和“传染”多用于疾病、病菌方面,“沾染”多用于不好的东西方面,都是贬义词;但就它们的引申义来说,“感染”多用于思想、情绪、气氛等方面,表示积极的、健康的感情色彩,很少用于消极的、不健康方面(如“在这种家庭里,他也感染了积极的情绪”);“传染”多用于不良习惯、坏思想、坏作风等方面,常带贬义,但也可不带明显的褒贬色彩(如“杏莉看到德强嬉笑的样子,像是受到传染,她也微笑了”);“沾染”总是用于不良习惯、坏思想、坏作风等方面,只用于贬义。 ❸“传染”常带由“给”同有关词语构成的介宾词组充当的补语(如“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感染”“沾染”一般不这样用。 ❹“感染”可构成“感染力”;“传染”可构成“传染性”“传染病”;“沾染”没有构词能力。 【误】 病毒往往通过手、水、苍蝇污染的食品感染给别人。(应将“感染”改为“传染”。因为“感染”的基本义是受到传染,而“传染”的基本义是病原体从一方传入另一方;另外,“感染”一般不带由“给”构成的介宾词组作的补语) 【近】 感化 传染 沾染 感动 【词语】 感染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