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林罗山设立家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林罗山设立家塾 江户时代初期,德川幕府采取文治政策,奖励文化教育,注重扶持朱子学派的儒学教育。1630年(宽永七年),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向幕府儒官林罗山提供在江户上野忍冈的土地和资金,资助他开设家塾。林家塾最初以教育林家门人为目的,但自建孔庙以后,与幕府的关系密切起来,开始接收爱好学问的幕府家臣和诸藩家臣入塾。塾主代代由林家担任,其教学活动依照林家的教育理念和方针进行,且幕府又通过各种方式对它进行保护和管理,因而林家塾具有半官半私的性质。1663年(宽文三年),林罗山之子林鹅峰任塾主时,第四代将军德川家纲授予林家塾书院以弘文院称号(林家称其为弘文馆)。1666年(宽文六年)5月,林鹅峰整顿林家塾的秩序,制定了弘文馆职制和规约。 1690年(元禄三年),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拨给林家塾在神田汤岛昌平坂上的土地6000多坪,将在忍冈的孔子庙(圣堂)和林家塾迁至此地。翌年,任命林凤冈为大学头,同时还建筑了学舍、讲堂、讲释所和教官住宅等设施。从此,林家塾的官学化性质更加显著。 1790年(宽政二年)5月24日幕府向林家塾大学头林锦峰发布“异学之禁”令以后,为其制定了详细的学规(五则)。1797年12月,幕府将林家塾圣堂改为学问所(即昌平坂学问所)。翌年2月22日,幕府发布文告,将昌平坂学问所改为幕府直辖学校。 林家塾(昌平坂学问所)是江户时代最重要的高等学府,培养了大批人才。据统计,自1630~1867年的237年间,林家塾的入门者达2585人。其中,许多门人成为各藩的儒学官。例如,在1630~1687年间,有42名出身于林家的儒学官被21个藩聘用;在1688~1715年间,有31名出身于林家的儒学官被18个藩聘用;在1716~1788年间,有55名出身于林家的儒学官被24个藩聘用。另外,有50名林氏家族成员和出身于林门者被幕府任用为专任儒学官,在德川幕府存续的260多年间所任用的专任儒学官中占的比例非常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