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杨梅树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杨梅树皮 【概况】: 基源 为杨梅科杨梅属植物杨梅的树皮。 原植物 杨梅Myrica rubra Sieb.et Zucc. 余项参见“杨梅”条。 【生药】: 采集 春初剥取树皮。 【化学】: 含黄酮类化合物杨梅甙(Myricitrin)、杨梅黄素(Myricetin)以及大麻甙(Cannabiscitrin)[1],联苯环庚烷衍生物杨梅酮(拟)(Myricanone)、杨梅醇(拟)(Myricanol)、杨梅醇甙(拟)(Myricanol glucoside)[2]、杨梅醇-5-O-β-D-(6′-没食子酰基)-葡萄糖甙(拟)[Myricanol 5-O-β-D-(6′-O-galloyl)-glucopyranoside]、杨梅醇-5-双葡萄糖甙(拟)[Myricanol 5-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3],萜类成分山楂酸(Maslinic acid)、羟基桦皮酸(Alphitolic acid)、阿江榄仁酸(Arjunolic acid)、杨梅萜醛(拟)(Myricolal)[3]、杨梅萜二醇(拟)(Myricadiol)[4]、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乙酰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acetate)[3]、28-羟基异齐墩果-14-烯-3-酮(28-Hydroxyfriedoolean-14-en-3-one)、蒲公英萜醇(Taraxerol)、蒲公英萜酮(Taraxerone),以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4]、香草酸(Vanillic acid)[3]等。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42 [2] 药学杂志(日) 1984;104(1)∶37 [3] Chem Pharm Bull 1988;36(4)∶1419 [4] Phytochemistry 1986;26(1)∶217 【药性】: 性味 苦、辛、涩,温。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温,苦、辛、涩。” 主治 痢疾,跌打损伤,目翳,牙痛,汤火伤,恶疥癞。 ❶ 《日华子本草》:“煎汤洗恶疮疥癞。”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1g;浸酒或入丸剂。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痢疾:鲜杨梅树皮30g,鲜南天竹15g,橘皮4.5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单方应用 ❶ 《易简方》:“治中砒毒,心腹绞痛、欲吐不吐,面青肢冷:杨梅树皮煎汤400~600ml,服之。” ” 食疗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齿痛:杨梅树皮(或根)15~20g。加清水煎汁,去渣,以汁煮2个鸭蛋,及至蛋熟,先食蛋,后饮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