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杧果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杧果核 【概况】: 基源 为漆树科杧果属植物杧果、扁桃和林生杧果的果核。 原植物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扁桃Mangifera persiciformis C.Y.Wu et Y.L.Ming。林生杧果Mangifera sylvatica Roxb. 余项参见“杧果”条。。【生药】: 采集 食用杧果后,收集果核,晒干。 药材主产于广东,广西。 鉴别 果核肾形或卵圆形,压扁,长约6~10cm,直径3~5cm;外表淡黄色或土黄色,纤维性,坚硬而粗糙,破碎后内果皮纤维状,内表面淡黄色,木质化。种皮较薄,类白色,子叶2枚,肥厚,暗棕色。气微,味微涩。以洁净、核仁肉厚者为佳。。 【化学】: 杧果果仁中含有脂肪,其中脂肪酸的组成是硬脂酸、油酸[1]、亚油酸[2]、棕榈酸、花生酸、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1],糖脂类包括6种乙酰半乳糖基甘油酯,磷脂类成分有磷脂酸(Phosphotidic acid)、磷脂酰胆碱(Phosphotidylcholine)、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ysophosphatidylethanolamine)[3]。果仁中另含β-谷甾醇[1]、杧果甙(Mangiferin)、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葡萄糖[4]等。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40 [2] 云南植物研究 1989;11(2)∶223 [3] J Food Sei 1987;52(3)∶833 [4] CA 1982;96∶214353y 【药性】: 性味 酸、涩,平。 ❶ 《南宁市药物志》:“酸,平。” 主治 疝气,食滞。 ❶ 《岭南采药录》:“能消食滞。”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个;或研末。 。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广西中药志》:“治疝气及小儿食滞:杧果核、龙眼核、柚子核、桃核、黄皮核。煎汤服。” 单方应用 《广东中药》Ⅱ:“治食滞咳嗽:杧果核、布渣叶。同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