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杏叶防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杏叶防风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

【概况】:

异名 羊膻臭(四川),马蹄防风、小羊膻(云南),骚羊古、瘙疡股(《草木便方》)。

基源 为伞形科茴芹属植物杏叶茴芹的全草。

原植物 杏叶茴芹Pimpinella candolleana Wightet Am.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100cm。根长圆锥形或圆柱形,长5~15cm。茎直立,通常单生,稀为2,被柔毛,上部有少数分枝。

基生叶有柄,叶柄长2~20cm,有毛;叶片不分裂,心形,长2~8cm,宽2~7cm,稀为3出分裂,近革质;茎生叶少,中下部叶有柄,单叶或3出分裂,稀为羽状分裂;茎上部叶较小,叶片3裂或一~二回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复伞形花序少,具长梗,通常无总苞片,偶有1~7,线形,全缘或3裂;伞辐6~25,长1.5~4cm,小总苞片1~6,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10~20,花柄不等长,小伞形花序的外缘花发育;无萼齿;花瓣白色或微带红色,倒心形,先端有内折小舌片,背面有毛;花柱基圆锥形。

双悬果卵球形,基部心形,有瘤状突起,果棱线形;角棱槽内油管2~3或单生,合生面油管2~4,胚乳腹面平直。花果期6~10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2分册.77页.图版26∶1-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350~3500m的山坡灌丛中、草坡上、沟边、路旁或林下。

产于广西、四川、云南。印度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除去泥土、晒干。

药材产于云南、四川、贵州。

鉴别 根圆锥形,稍弯曲,偶有分枝,长5~10cm,直径1~2cm;表面棕黄色,有横长皮孔及纵皱纹。

质脆,易折断,折断面稍平整,木部黄白色,皮部粉白色,具棕红色油点。气微香,味略苦涩。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性】:

性味 辛,温。

❶ 《滇南本草》:“大温,辛。”
❷ 《四川中药志》:“温,辛。”

功效 行气温中,祛风除湿,活血消肿。

主治 胃痛,胸腹冷痛,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肿毒,瘰疬。 ❶ 《滇南本草》:“温中散寒气。治九种胃气痛,胸腹寒胀气疼。

寒疝偏坠,截寒热往来痰疟。”
❷ 《草木便方》:“消瘰疬,散血破癥;疗蛇伤,肿毒,跌损。”
❸ 《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瘰疬,痒子,肠风下血,气痛,筋骨疼痛,风湿麻木。”
❹ 《贵阳民间药草》:“温中散寒,止痛。治中寒发痧,胃痛,腹痛。”
❺ 《四川中药志》:“治流痰,蛇咬伤,及凉寒咳嗽。”
❻ 《云南中草药》:“行气健胃,祛风除湿,解毒截疟。治消化不良,小儿惊风,预防流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贵阳民间药草》:“治中寒缩阴腹痛:骚羊古根9g,头晕药6g。各药研细混合,酒、水各半吞服,服后盖棉被发汗。”
❷ 《贵阳民间药草》:“治胃气痛,开胃:骚羊古根15g,广木香6g,辰砂草15g。研细混合,开水吞服。

每日3次,每次3g。


❸ 《成都中草药》:“治颈淋巴结结核,流痰:骚羊古、鱼鳅串、火葱、夜交藤、夏枯草。捣烂包用。

单方应用 ❶ 《贵阳民间药草》:“治阴寒发痧腹痛:骚羊古3g。开水或酒吞服。”
❷ 《四川中药志》:“治瘰疬:骚羊古、酒糟子,共捣烂热敷。”
❸ 《贵阳市秘方验方》:“治蛇咬伤:骚羊古,捣烂包患处。”
❹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性关节疼痛,疟疾,食欲不振,胃痛:杏叶防风10~15g。煎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