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伯钊(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伯钊(女) 【生卒】:1911~1985 【介绍】: 四川重庆人。 化名戈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学生,因参加学生爱国运动被学校开除,后在平民夜校从事工人运动。 1925年冬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去工厂学车工、纺织工。1929年和杨尚昆结婚,后在中山大学从事翻译工作。1930年冬回国。1931年到闽西革命根据地,任闽粤赣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兼彭杨军政学校政治教员。 同年秋到瑞金,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员。后任《红色中华》编辑兼校对。同年底组织领导红军宣传队,演出革命文艺节目。1932年任高尔基戏剧学校教务主任、校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艺术局局长。 领导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为红军各军团培训了一批革命文艺骨干。并多次主演话剧、舞蹈等,给广大红军指战员留下深刻印象,是红军著名的文艺工作者。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任中央地方工作团团员。同年底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干事。 1935年9月被派到红四方面军办文艺训练班,10月奉命随军南下。1936年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工农剧社社长,多次率演出队到各军进行演出。 同年10月随军到达甘肃会师。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编审委员会主任、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校长、中共中央北方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并先后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工作。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华北局文委委员、华北解放区文联副主任、北平市人民政府文化局局长、华北人民文工团团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共北京市委文委书记、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是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妇联常务委员。 1985年4月17日病逝世于北京。主要剧作有《长征》、《北上》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