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木蝴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木蝴蝶 【名称出处】:《纲目拾遗》 【概况】: 异名 千张纸(《植物名实图考》),三百两银药(《滇南本草》),玉蝴蝶(《张聿青医案》),白故纸(《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白玉纸(《中药志》),白千层(《广西中药志》),海船皮(《四川中药志》),千纸肉(《岭南草药志》),老鸦船(《中药大辞典》),棵黄价(广西壮族语)。 基源 为紫葳科木蝴蝶属植物木蝴蝶的成熟种子。木蝴蝶属植物全世界约2种,中国1种。 原植物 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L.)Vent.(Bignonia indica L.) 历史 本品始载于《滇南本草》,原名千张纸,谓:“千张纸,此木实似扁豆而大,中实如积纸,薄似蝉翼,片片满中,故有兜铃、千张纸之名。……民族地区呼为三百两银药者,盖其治蛊得效也。 ”《纲目拾遗》用木蝴蝶之名。《中国药典》1963年版起至1990年版均收载。 形态 直立小乔木,高6~10m,胸径15~20cm,树皮灰褐色。大型单数二、三、四回羽状复叶,著生于茎干近顶端,长60~130cm;小叶三角状卵形,长5~13cm,宽3~10cm,顶端短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心形,偏斜,两面无毛,全缘,叶片干后发蓝色;侧脉5~6对,网脉在叶下面明显。总状聚伞花序顶生,粗壮,长40~150cm;花梗长3~7ccm;花大,紫红色;花萼钟状,紫色,膜质果期近木质,长2.2~4.5cm,宽2~3cm,光滑,顶端平截,具小苞片;花冠肉质,长3~9cm,基部粗1~1.5cm,口部直径5.5~8cm;檐部下唇3裂,上唇2裂,裂片微反折,花在傍晚开放,有恶臭气味;雄蕊插生于花冠筒中部,花丝长约4cm,微伸出花冠外,花丝基部被绵毛,花椭圆形,长8~10mm,略叉开;花盘大,肉质,5浅裂,厚4~5mm,直径约1.5cn;花柱长5~7cm,柱头2片开裂,长约7mm,宽约5mm。蒴果木质常悬垂于树稍,长4~120cm,宽5~9cm,厚约1cm,2瓣开裂;果瓣具有中肋,边缘肋状凸起。种子多数,圆形,连翅长6~7cm,宽3.5~4cm,周翅薄如纸。(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9卷,11页,图版4∶1-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900m的热带及亚热带低丘河谷密林,及路边丛林中,常单株生长。 分布于中国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生药】: 采集 10~12月采摘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晒干或烘干。 药材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 鉴别 性状 种子蝶形薄片状,种皮三面延伸成宽大菲薄的翅,长5~8cm,宽3.5~4.5cm;表面浅黄白色,翅半透明,薄膜状有绢丝样光泽,上有放射状纹理,边缘多破裂;体轻,剥去种皮后可见一层薄膜状的胚乳,紧裹于胚外,子叶2枚,蝶形,黄绿色或浅黄色,长1~1.5cm,胚根明显,种柄线形,黑棕色,位于基部。 气无,味微苦。 以色白、柔软、有光泽者为佳。 显微 种子横切面:种皮细胞10余列。胚乳细胞4~10余列,最外层细胞含棕黄色物。 子叶上表皮细胞类方形,下表皮细胞稍小。栅状细胞长圆柱形,内含油滴及叶绿体;海绵组织细胞卵形或不规则形,含油滴及淀粉粒,有细小维管束分布。表面观:胚乳细胞多角形,壁呈念珠状增厚。种翅细胞长纤维状,壁波状增厚。 (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图146)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此外,尚有盐制、羊脂制等炮制方法。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化学】: 含脂肪油20%,其中油酸占80.4%。又含黄芩甙元(Baicalein)、特土甙(Tetuin)、木蝴蝶甙A(Oroxiin A)、白杨素(Chrysin)[1],汉黄芩素-7-O-β-葡萄糖醛酸甙(Oroxindin)[2]、5-羟基-6.7-二甲基黄酮(5-Hydroxy6.7-dimethoxylfavone)、木蝴蝶素A(Oroxyhn A)、5.6-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5.6-Dihydroxy-7-methoxylfavone,Neglectein)、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芹菜甙元(Apigenin)、高黄芩素、白杨素-7-O-β-D-葡萄糖甙(Chrvsin-7-O-β-D-glcopyranoside,Aequinoctin)、白杨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甙、黄芩甙(Baicalin)、高黄芩甙(Scutellarin)、木蝴蝶甙B(Oroxin B,Batcalein-7-O-β-gentibioside)、白杨素-7-O-β-龙胆二糖甙(Chrysin-7-Oβ-gentiobioside)。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68 [2]CA 1980;92:55074g [3]生药学杂志(日) 1988;42(1):98 【药理】: 种子、茎皮含黄芩甙元,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利尿,利胆,降胆固醇的作用。种子和茎皮中含白杨素,对人体鼻咽癌(KB)细胞有细胞毒活性,其ED50为13mg/ml。 参考文献 J Nat Prod 1979;42(1):85 【药性】: 性味 苦、甘,凉。 ❶ 《岭南采药录》:“酸、苦。” 归经 肺、肝、胃经。 ❶ 《滇南本草》:“入肺、脾、胃经。” 功效 清肺,利咽,止咳,舒肝,和胃。 主治 肺热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疮口不敛。 ❶ 《云南通志》:“焚火灰,可治心气痛。”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或研末。 外用:敷贴。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止咳糖浆(《现代实用中药》)治急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等:木蝴蝶3g,安南子9g,桔梗4.5g,甘草3g,桑白皮10g,款冬花9g。 水煎,加冰糖90g,溶化于药液,制成糖浆,1日数次,频日服之。 冰糖适量,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中医大辞典》:“治肺热干咳,声音嘶哑,百日咳,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肝胃气痛:木蝴蝶1.5~3g,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